Monday, November 26, 2007

Huynh 黄姓概说

黄姓概说
一、黄氏溯源  
我们汉族自从出现姓氏以来,历史上出现过和现在使用的,据统计,总共有八千多姓,这些众多的姓,来源是多种多样,最初是以母系为主,后来转变为以父系为主,“因生赐姓,胙土命氏”,多用出生或居住的地名作姓氏;出现封建和官爵以后,很多用国名或官爵名作姓氏;宗法形成后,子孙众多的,地名、国名和官爵名便不够用了,就用祖先的名或字作姓氏,有的还用祖先死后的谥号作为姓氏;有的用发生的事作姓氏;有的用物名(包括动、植物和用物为姓氏;后来,有的竟随便某个字作姓氏,等等。  
我们黄氏这个姓是属于用国名为姓氏的。根据族谱记载:上古时,颛顼帝的孙子陆终,有六个儿子,次子南陆公受封于黄,建立黄国(在今河南省潢川县),遂以国为姓,派衍到现在,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我国现在很多地方的地名、山名和水名用黄作名字,例如:内黄、外黄、黄冈、黄梅、黄山、黄水、黄池、黄河等等,历史上大都是我们黄族住过的地方,并且常常不止一个,例如黄城,除潢川县的古黄城遗址外,还有山东的两个黄城;黄山除闻名于世的安徽黄山外,尚有四个黄山,河北一、山东三;广东潮汕有三个地方叫黄金塘和三个黄岐山。内蒙古东部的辽河上流西拉木伦河,古代称黄水,后称潢水。根据现代考古家的探究,我们黄族最早住居地就是在潢水一带,后来辗转迁移,经现在的河北到黄河下游的山东,再移住黄河中游两岸的广大地区,历史上出现过的三个黄国,一个山西的太原附近,一在河南的潢川县,一在河北的宜城县东南。晋以后,我们祖先又再向江南和东南沿海迁徙,并很快繁衍起来,成为现在人口众多的黄氏子孙,遍布于全世界。  
根据文学家和考古家的研究,现在的黄字,原来不是表示黄色,而是一个象形字,是一种用作佩戴的玉器,现存的甲骨文的黄字是“  ”和“  ”,上面是佩钩,中间是壁(即璜),下边是两条垂。后来的小篆的黄字是“黄”,我们的祖先,既喜佩戴玉器,又精工制造玉器,更特别喜爱黄色,是个崇拜黄色,用凤鸟作徽记的民族,便假借象形字的黄作为黄色的黄,并用“皇”的读音。  
我姓黄氏自得姓至今,不但历史悠久,人物众多,而且别具特色,人才辈出。就人口数量来说,在国内,总人口占全国第八位,台湾占第三位,广东潮汕地区也名列前茅;在国外,华人华裔中,美国的黄姓占第一位,菲律宾占第二位,仅泰国就有三十多万人,就人文素质来说,历代优秀人物辈出,例如战国时“四君子”之一的歇公(春甲君);汉朝时,“天下无双”的香公、三国时,老名将忠公,宋朝时,一代诗宗庭坚公;明清三际,思想家宗义公;民国元勋兴公;近现代,世界糖业大王仲涵,金融家仲元,新加坡的前总统金辉,泰国前总理沙拉信等等。素有“海滨邹鲁”之称的潮州,历史上三个状元中,文状元林多钦是道勖祖先瞿轩公栽培的,仁勇公是两个武状元之一,奇遇公是潮州“后七贤”之一,尚书锦公的事迹更是家喻户晓。  
二、黄氏的三大特点  
汉族各姓都有各自的优良传统,我们黄氏的优良传统尤为突出,千百年来,世代相传,成为我族的优点,也是我族的特点,主要有下列三个。  
第一,孝悌无双的江夏流芳。  
俗话说:“百行之首,以孝为先。”古书《论语》中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可见“孝”是中国文化最高层最根本的内容,历史正史都设有专门项目“忠孝列传”或“孝子传”,极力表彰孝子,宏扬孝道,而历史上的黄氏,正是中国传统孝道的典范和代表,例如“二十四孝”中,黄姓的孝子有两个。就是汉朝的黄香和宋朝的黄庭坚。晋朝时,广东的东莞,出了个名孝子黄舒,后人为之建立祠庙,奉为神明。唐朝时,孝子众多,有黄(升)、黄舟、黄恒、黄嘉猷、黄芮等。明朝时,广东潮州的黄良丰是著名的孝子,流寇也不敢伤害他,历史上黄氏的孝子孝孙,见于史传,方志和家谱的不胜枚举,《中国名人大辞典》中黄姓名人中孝子几占十分之一。故明朝人顾清曾称赞说:“黄氏盖纯孝一脉,累世相承,所以根于心而发之于事者,固有自来也。”我姓历代的家教、祠规、族训等都列孝悌为重要内容,并不断完善和发扬。  “孝”就是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和老人,并且要“为民族尽大孝”,不做误国害民的事。“悌”就是团结同辈爱护卑辈和弱小,不但团结本族,相亲相爱,而且推及他族,和睦乡邻,团结各族人民,就是古语说的“亲亲而仁民”。愿海内外黄氏宗族,互相勉励,世世代代继承我姓的优良传统——“孝悌无双”,并不断发扬光大,江夏流芳,千秋万代。  
第二,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  
纵观黄氏发展的历史,自始至终,贯穿着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根据史学家的考证,黄族的发祥地在今辽河上源之一的黄水一带,后改称潢水(在今内蒙古东),辗转延徙,历经河北、山东,最后定居中原,由一个崇拜黄鹂鸟的狩猎小氏族,发展成以金凤凰为标志,地位次于凤鸟氏族的农牧凤鸟氏族。在上古恶劣的艰难环境和不断与各族竞争中,生存下来,并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一个既善治水,又精制玉器,崇拜黄色的黄族。在这种社会大变迁中,许多氏族被淘汰了,只有那富有积极开拓精神的氏族,才能适应新环境,生存发展起来,建立黄国,历夏、商、周三代二千余年。  
春秋末年,黄国被楚国灭亡以后,遗族的留居故土,艰苦坚守着残破的家园,继续生存下来;有的流落四方,战胜重重困难,从头重创家业。历亡国之痛后,到了战国,在开拓进取中,以春申君黄歇为代表的黄族又兴起了,留下大批黄名的“黄陂、黄冈、黄安、黄梅、黄墩和黄浦江(又称春申江)”等等,黄族聚居过的地方。  西晋末年,史称“五湖乱华”的时代,北方几个游牧民族侵扰北方各地,中原好多氏族纷纷向东南迁徙,“八姓衣冠入闽,黄姓为首。”我族黄氏的开拓精神,鼓舞着一批一批的黄姓成员向东南未开发的地区进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黄姓在开发闽粤的过程中,自身不断壮大,成为当地的大姓。明清之际,黄氏的子孙又大批东渡台湾,打退何兰殖民者,建设宝岛,成为台湾的第三大姓。  
后唐时期,福建邵武峭山公(俗称江夏公)送子奔腾的壮举,更是黄氏开拓精神最典型和最完善的体现。他的二十一个儿子,除留三个祖妈的长子侍奉外,其余十八个分赴各地开基创业。他郑重告诫:“池内之鱼,远逊云间之鹤。好男儿不必恋此一方故土,而应志在四方,放眼天下!”又说:“漫云富贵由天定,三七男儿当自强。”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学会适应新环境,征服新世界,鼓舞黄氏子孙,遍布中华大地,渡海到东南亚各国,开荒辟地,走向海外其他各地,把黄氏族性的种子,传播全世界。  
激励黄氏子孙的开拓精神,归结起来是:(1)远大的眼光,既不安于现状,又处变不惊,能居安而思危,识否极则泰来;(2)志在四方,不恋故土,积极向外发展的开拓精神;(3)顽强的适应能力和艰苦奋斗的精神,适应并创造新环境;(4)强烈的自信心和战胜自然的精神,勇于积极创业。  第三,念诗认宗的独特传统。  
在海内外黄氏族人中,广泛流传着念诗认亲的传统,既独特,又突出。在汉族中同姓氏的人,虽然见面时,常常认起宗亲来,但却没有像黄姓一样,在认亲时总要对方背诵“祖公诗”,甚且进一步要求念“祖妈诗”,撰写《中华姓氏通书·黄氏》的刘佑平先生,说这是“一组特殊的文化密码”。黄姓族人,无论在国内外任何地方,只要能背得出这组“密码”,便可认祖归宗,亲如家人,不但可得到关照,而且还可“升堂入室”,常常受到非同寻常的浓情厚意的接待。  黄姓的认宗诗,就是峭山公在送子外出创业时,亲自吟送的八句诗,俗称“外八句”,祖妈诗又称“内八句”。黄氏族谱中,一般都载有这两首诗,但由于年代久远,各地辗转传抄,文字有很多差别,内容大体相同。  
为避免误会,清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潮州、梅州和惠州三府的黄氏子孙共同在潮州城兴建大宗祠,各州府县贤孝裔孙代表,公议重修的祖公妈诗如后,作为各地宗亲验诗认亲之用,流传于粤东各地及海外东南亚等地至现在。
祖公诗(或称上马诗)骏马登程往异方,任从胜地立纲常。身居外境犹吾境,久住他乡即故乡。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当荐祖宗香。根深叶茂同庥庆,三七男儿总炽昌。
祖妈诗朝老原来娶三妻,官吴郑妣廿一儿。兴家创业各离去,回猷报命省亲仪。吾年八十难期会,叶落九州同根枝。不论贫富与贵贱,相逢当念初分时。
  按照祖先的遗教,黄氏子孙不论在国内外任何地方,不但自己努力发扬开拓精神,兴家立业,而且彼此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富裕,共同繁衍,达到整个宗族的蕃昌荣发。  
三、江夏流芳,孝悌无双之渊源  
我国在汉朝以前,姓和氏是分开的,产生和作用也不同。“因生赐姓,胙土命氏。”姓的稳定性很大,“百世不变”,是用来别婚姻的;氏的稳定性很小,“一传而变”,是用来别贵贱的。同姓不婚,氏同姓不同可婚;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秦统一中国以后,废封建,立郡县,氏已相当稳定,姓和氏便逐渐混同起来。到了汉朝司马迁的著作里,姓和氏便不加区别了,都只有别婚姻作用,以后便产生用“郡望”来别贵贱。  
“郡望”一般称“地望”,就是某个族姓世居的地方,并且威望为该郡(地)众人所敬仰的高尚典范。江夏是汉高祖刘邦所设立的郡,治所在安陆,是吾黄氏族世代长期聚居的地方,东汉时,黄香公是安陆人,九岁失母,事父至孝,夏天炎熟,把父亲的枕席扇凉了,让父亲睡得舒畅;冬天寒冷,把父亲的衾被用身体使热起来,让父亲睡得暖和。乡人很赞赏他的孝道,郡太守刘护知道了,便召见他,并表彰他为全郡的孝子典范,题“门下孝子”赠给他。他家贫苦学,博通经典,精研道术,闻名遐尔,时人赞誉为“天下无双,江夏黄童”。汉章帝召至东观(国家图书馆),尽读皇家藏书,官至尚书令,忧公如家,多所荐达,迁魏郡太守,寿八十九,御赐“江夏黄香,忠孝两全,天下无双。”子琼公,初高洁家居,屡微不仕,后在众公卿的推荐下,特别是李固写信激发他,才应朝廷微辟,官至太尉,位居三公之首,孙及曾孙,或仕或隐,都声名显著,特别是曾孙黄琬,自幼聪敏过人,累官至太仆、太尉,于公元一九二年和王允合谋,诛杀董卓,后来董卓的部将李催、郭汜攻陷长安而被害。从上面黄香公祖孙四代的地位和声誉,已充分具备“江夏郡望”的条件,故我族便以“江夏流芳”或“江夏世家”等表微是个优秀的氏族。这就是我们黄氏以“江夏”为地望的由来。  
“孝”就是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和老人,更要“为民族尽大孝”,不做误国害民的事,“悌”就是友爱同辈,爱护卑辈和弱小,对人重团结友爱,不但团结本族,而且友爱他姓,和睦邻里,不仇眼逞凶。“孝悌无双”是吾姓“江夏流芳”的中心内容,是具体的优良传统。因为香公以孝著称于世,语云“百行孝为先。”琼公更定“孝悌”为家教。很多《家训》、《族训》都把“敦孝悌”或“敦孝友”列为第一条。经千百年来,祖祖辈辈,不断发扬光大,历代忠义辈出,节孝众多,《二十四孝》中除香公外,庭坚公也是“二十四孝”之一,事母至孝,虽身为太史,仍每天亲自为母洗涤便溺器物,从不间断。潮州明时黄良丰是有名的孝子,尚书锦公和奇遇公俱为奉待老母而先后辞官。愿吾宗亲以前人孝悌的事迹为楷模,使吾族的优良传统,更加发扬光大。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