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d cure 5
黄 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unge)
黄芪是名贵中药材,根据药典记载有补气固表、利尿之功效,民间还有冬令取黄芪配成滋补强身之食品的习惯。因此黄芪年消耗量十分庞大。而药用部分是根,一旦根部被刨取,整个植株不再存活。黄芪的野生资源在大量采挖的情况下日渐稀少。为此确定该植物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黄芪为多年生草本,株高1米左右。主根直径1-2厘米,长可达1米以上,直插入土壤深处。地上茎直立,具棱;被长毛。叶互生,奇数羽复叶,具小叶21-31片。小叶椭圆形,长7-30毫米,宽4-12毫米,先端圆或微凹,基部圆形。托叶披针形,长6毫米。总状花序生茎上部叶腋,每花序10-20朵。花淡黄色,蝶形花冠,旗瓣倒卵形,顶端微凹,翼瓣与龙骨瓣近等长。子房有柄,花后荚果膨胀,长圆形,长2-3厘米,顶端有短喙,果外被短毛,内有种子3-8粒。
黄芪产于我国华北、东北、内蒙古和西北,主产于山西、黑龙江、辽宁、河北等省,前苏联、朝鲜和蒙古也有分布。为了保护好野生资源应适当限制采刨,采刨季节应在种子成熟落地之后,严禁采挖幼株。为了扩大资源应大力发展种植或者人工播植幼株,然后保持半野生状态,直到采收。
黄芪是豆科植物,它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它的主要药理作用是“益气固表”,可以“利水”,也可以“托毒生肌”。什么是“益气”呢?凡是中医认为是“气虚”、“气血不足”、“中气下陷”的情况,都可以用黄芪。平时体质虚弱,容易疲劳,常感乏力,往往是“气虚”的一种表现。贫血,则常属“气血不足”。而脱肛、子宫下坠这些病状也常被认为是“中气下陷”。有上述症状的人,冬令吃些黄芪有益处。当然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中医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中医有一个有名的方子,叫“玉屏风散”,有三味药,主药就是黄芪,是可以用来治疗经常性感冒的。
因为身体虚弱,或者年纪大了的人,往往下肢有些水肿。如果属于“气虚”,也可以常服黄芪。有慢性肾病的人,也可能常有浮肿,中医治疗时,黄芪有时也是常用的中药。
所谓“托毒生肌”,意为手术后伤口容易恢复,或使久不愈合的脓肿化脓生肌。
服用黄芪,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个人体质不同适量服用,黄芪的吃法很多,现介绍几种:
1、每天用黄芪30克左右,水煎后服用。或水煎好后代茶饮用。用黄芪30克,加枸杞子15克,水煎后服用,对气血虚弱的人效果更佳。
2、取黄芪50克左右,煎汤以后,用煎过的汤液烧饭或烧粥,就变成黄芪饭、黄芪粥,也很有益。
3、还有些人喜欢在烧肉、烧鸡、烧鸭时,放一些黄芪,增加滋补作用,效果也不错。
~~~~~~~~~~~~~~~~~~~~~~~~~~~~~~~~~
拉丁名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unge
中文名 黄芪
拉丁科名 Leguminosae
中文科名 豆科
保护级别 3
分布
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
现状
渐危种。又名膜荚黄芪,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是一种较名贵的中药材,以根入药。由于长期大量采挖,近年来野生黄芪的数量急剧减少,若不加强保护和人工繁殖,有趋于绝灭的危险。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50一150厘米;主根粗而长,直径1一3厘米;茎直立,有细棱,被白色长柔毛。奇数羽状复叶,叶轴有长柔毛;小叶(13一)21一27(一31),椭圆形至长圆状卵形,长7一30毫米,宽4一12毫米,先端圆钝或微凹,有时具小刺尖,基部圆形,下面有伏生白色柔毛;托叶狭披针形,长约6毫米,有白色长柔毛。总状花序生于上部叶腋,具花(5一)10一20,花梗在果期显著伸长;花黄色或淡黄色,长(12一)15一18毫米,有线形苞片;花萼钟状,长5一7毫米,有白色长柔毛,萼齿短,长为萼筒的1/5或1/4,三角状;旗瓣倒卵形,先端微凹,基部几无爪;翼瓣与龙骨瓣近等长,较旗瓣稍短,均有长爪;子房有柄,被柔毛。荚果膨胀,卵状长圆形,长2一3(一3.5)厘米,顶端具短喙,基部有长柄,果皮膜质,被黑色短柔毛,有时被白色毛或二者混生,具3一8种子。
特性
黄芪分布于我国温带和暖温带地区,为深根性植物。喜凉爽气候,有较强的抗旱、耐寒能力,不耐热,不耐涝。气温过高常抑制植株生长,土壤湿度过大,常引起根部腐烂。宜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生长,在粘土上则根多,生长缓慢。多生于林缘、灌丛、林间草地、疏林下及草甸等处。花期(6)7--8月,果期(7)8--9月。
保护价值
黄芪根入药,常作滋补中药,又可作兽药,销售量大。根茎之10倍水浸液,对马铃薯晚疫有抑制效率。黄芪还有保持水土的作用。
保护措施
黄芪生长地一般不属于自然保护区,为不使其灭绝,建议药材收购部门应根据各地不同具体情况确定收购量,并向群众大力宣传,在采挖时注意保护幼苗,对成长的植株应适当保留,以利繁殖和永续利用。还应进一步扩大栽培面积。
栽培要点
用种子繁殖。在北方于春季4--5月或秋季9--10月播种,因种子多具不透水性的硬种皮,播种前应加以适当的机械损伤,播种后注意保持土壤湿度,气温在18--20℃时约9天即可发芽。降雨过多时应及时排水。
1 药证
黄芪用于多汗而浮肿。《金匮要略》中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的黄芪量最大,用5两,主治“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风水,是全身性浮肿;汗出可沾衣,说明出汗的量比较多。《金匮要略》中配伍最简单的黄芪方为防己黄芪汤,药味共6味,主治“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外台秘要》则主治风水,“其人或头汗出,……腰以下当肿及阴,难以屈伸”,可见也有出汗与浮肿。简单地说,黄芪主治汗出而肿。
所谓汗出,以自汗为多见,即在未服用发汗药,也未剧烈运动,气温室温均属正常的情况下,出汗量较多,并可伴有气短乏力、恶风、头晕、容易感冒等症状,这个症状群,中医概括为“气虚自汗”。出汗的程度比较严重,常常衣被尽湿,有的可以见到汗渍发黄,出汗以上半身为显著。临床上有的患者不以汗出为主诉,但通过问诊,可以了解到患者平时汗出比较多,稍有体力活动,就容易出汗,或者皮肤比较湿润。
民间治疗自汗,常用黄芪红枣汤:黄芪15-30g、红枣15枚,煎汤,每日服2次。也可以使用中成药黄芪口服液。《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张锡纯治疗沧州一女,年二十余,胸胁满闷,心悸,动则自汗,其家适有预购黄芪一包,遂煎服,服后果愈。产后多汗,有报道用黄芪30g、益母草30g,煎汤,日服2次。本人经验,对于自汗而恶风者,可用桂枝汤加黄芪:黄芪20g、桂枝10g、白芍10g、甘草3g、生姜10g、红枣10粒,水煎服。
所谓肿,主要为全身性的浮肿,但以下肢为明显。由于体位的变化,早晨面部有浮肿,而下午则下肢浮肿。有些人虽无明显的浮肿,但肌肉松软,体型肥胖,犹如浮肿貌。由于浮肿,患者常常自觉身体沉重,活动不灵活,关节重痛。清代陆定圃《冷庐医话》中记载:王某患肿胀病,自顶至踵,大便常闭,气喘声嘶,二便不通,生命垂危,求医于海宁许珊林。许氏用生黄芪120g、糯米30g,煮粥一大碗,令病家用小匙频频送服。药后喘平便通,继而全身肿消而愈。近代名医范文虎先生治疗一例产后浮肿,腹大如鼓,后渐及全身,按之软,皮肤不起亮光。病人气喘脉软,十分危急。范文虎遵照以上方法,用生黄芪30g煎汁,煮糯米半杯,成粥,淡食,5日其肿即消。据传说1920年冬,胡适患糖尿病、慢性肾炎合并心脏病,全身水肿,协和医院不治,后请中医陆仲安,以大剂量黄芪(10两,相全于300g左右)配党参等而愈。这提示黄芪能退肿。
2 应用
(l)慢性肾病
现代名医岳美中先生,在《冷庐医话》黄芪粥治疗浮肿经验的启发下,创制黄芪粥治疗小儿慢性肾炎,收到良好效果。其处方为:生黄芪30g、生苡仁30g、赤小豆15g、鸡内金末9g、金橘饼2枚、糯米30g。先以水600ml,煮黄芪20分钟,捞去药渣,次入苡仁、赤小豆,煮30分钟,再次入鸡内金、糯米,煮熟成粥。作1日量,分2次服之,食后嚼服金橘饼1枚。此方对慢性肾炎、肾孟肾炎残余的浮肿,疗效较高,消除蛋白尿也有效果。其实,单用黄芪糯米煮粥也有效果。其做法是:黄芪30-120g,糯米30-50g,先煎黄芪,取汁,后入糯米,熬粥,每日食用。黄芪粥是中国传统的药粥,在宋代已经风行,苏轼有诗“黄芪煮粥荐春盘”,可见苏轼是食用过黄芪粥的。
民间还有用黄芪蒸鸭子治疗肾病的。做法是:活鸭1只(约1kg),黄芪60g,先将鸭子宰杀洗净,放沸水中汆透捞出,肚中放入黄芪、生姜、葱白,放入少量胡椒粉,并在腹中放少星水和酒,用棉线缝好,装盆内蒸2小时。去黄芪,吃肉喝汤。一只鸭可分3天吃。可作为慢性肾病的食疗方(《大众医学》1999年第4期)。
临床本人治疗慢性肾病,常使用玉屏风散配合真武汤治疗,坚持服用,有改善肾功能的效果。
(2)心脑血管疾病
①高血压病:本人治疗老年人高血压伴有下肢浮肿者,常用防己黄芪汤加葛根,有较好的消除水肿以及降压作用。防己黄芪汤是《金匮要略》方,本人经验用量为:黄芪30g、白术12g、防己12g、甘草3g、生姜3片、红枣10粒,常去甘草,加葛根30g,如果伴有血脂高者,加泽泻20g,胸痛头晕者,加川芎10g、丹参 12g。
②缺血性心脏病:黄芪每日50g,水煎分3次服。治疗92例缺血性心脏病,并分别与心痛定和丹参片作对照,结果表明,黄芪组有较好的疗效。不仅心绞痛等症状明显缓解,而且能改善心电图、心阻抗图等临床多种客观指标。
③脑血管意外:近代宁波名医范文虎擅长应用此方治疗中风偏瘫,黄芪常用60-120g。他说:“中风一症.有属火、属风、属痰诸说,依法治之常不效。此乃气虚之极,脉络瘀滞为多,独王清任补阳还五汤可信。黄芪可增至四两,连服数十剂无妨”。补阳还五汤为清代名医王清任的经验方,其组成为:黄芪60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药15g、桃仁10g、红花6g、地龙10g。主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现代用于治疗脑梗塞、脑血栓、糖尿病等,均有较好疗效。
(3)糖尿病
对糖尿病伴有浮肿、面色黄者,本人常用防己黄芪汤加葛根等。如果糖尿病所致的下肢溃疡或深部血栓者,则用生黄芪60g,配合葛根30g,怀牛膝30g、石斛30g、赤芍30g、丹参20g等。
(4)肿瘤化疗放疗以及手术后
患者出现贫血、浮肿,食欲不振、容易出汗及感冒等,常是应用黄芪的指征。临床常用黄芪建中汤、十全大补汤等。本人曾治疗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其主要症状为多汗、恶风,发高热,用黄芪60g、肉桂10g,配合真武汤,服药1周后,出汗恶风显著减少,治疗1年,病情稳定,几乎未出现发热。十全大补汤是常用的肿瘤后的体力增强剂,日本应用比较普遍。其组成为:黄芪15g、肉桂3g、人参5g、白术10g、茯苓12g、甘草3g、当归6g、川芎6g、熟地12g、白芍10g,水煎服,日分2-3次服用。中国传统有丸剂和膏剂,日本有颗粒剂,主要是便于久服。
(5)慢性鼻炎
常用玉屏风散:黄芪15g、白术12g、防风10g。主治气虚自汗,容易感冒者。过敏性鼻炎、花粉症、哮喘、老人感冒等经常用。方中可加用生姜3片、红枣10粒。
(6)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腰椎病、颈椎病、贫血等,可见关节疼痛、麻木自汗等症者,可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组成:黄芪30g、桂枝10g、白芍药15g、生姜3片、红枣12枚。此方不可用甘草。当年范文虎治疗医家沈某之媳病肢体酸麻,曾服桂枝汤加味治疗未效,范氏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原方,2剂即效。桂枝汤与黄芪桂枝五物汤仅甘草、黄芪之差异,一味药的区别,效果竟然大不一样(见《魏长春临证经验集》)。
(7)经久不愈的溃疡
黄芪是传统疮药,有生肌的作用,尤其适用于“久败疮”,即溃疡久不愈合的化脓性感染。其表现为脓水清稀,创面平塌、全身状况差。现代中医外科名医赵炳南先生有黄芪膏一方,用黄芪浓煎成膏,加入等量蜂蜜,混均匀后备用。
上消化道溃疡,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可用黄芪建中汤。组成:黄芪15g、桂枝10g、白芍15g、甘草6g、生姜3片,红枣12枚,麦芽糖适量冲服。多适用于病情呈慢性化,有轻度贫血,自汗盗汗,喜欢吃甜食,舌质暗淡者。如体型消瘦者,黄芪不宜大量使用,否则会导致腹胀和食欲减退。
3 参考
(l)使用黄芪应当注意患者的体型:黄芪体质--面色黄白或黄红隐隐,或黄暗,都缺乏光泽。浮肿貌,目无光彩。肌肉松软,腹壁软弱无力,犹如棉花枕头,按之无抵抗感以及痛胀感。笔者称之为“黄芪腹”。平时易于出汗,畏风,遇风冷易于过敏,或鼻塞,或咳喘,或感冒。大便不成形,或先干后溏。易于浮肿,特别是足肿,手足易麻木。舌质淡胖,舌苔润。
(2)中老年人应用黄芪的机会较多:缺乏运动,营养不良疾病、衰老,均可导致肌肉松软,腹部尤为明显,腹肌萎缩而脂肪堆积,并可伴有水肿等。这种人即《金匮要略》所谓的“骨弱肌肤盛”的“尊容人”。中老年中这种体型尤为多见。因此黄芪应用于中老年较多。
(3)黄芪须多服久服方能见效:《伤寒》不用黄芪,《金匮》罕见四逆,可见黄芪是内伤杂病的用药。岳美中先生经验,“黄芪之于神经系统疾患之瘫痪麻木消削肌肉等确有效,且大症必须从数钱至数两,为一日量,持久服之,其效乃效”。黄芪以10-30g为常用范围,大剂量可达120g甚至更多。本人曾见家乡皮肤科老中医孙老先生黄芪用至500g。但用量过大可以导致胸闷腹胀,食欲减退,并可出现头昏潮热等。尤其是肌肉坚紧,大便秘结者少用或慎用。多汗而发热、咽喉红痛者,不宜使用。
(4)张仲景用黄芪有一个剂量段:黄芪大量治疗水气、黄汗、浮肿(5两),中量治疗风痹、身体不仁(3两),小量治疗虚劳不足(1两半)。现代应用可以根据张仲景的用药经验适当变化。如用于治疗浮肿,量可达60-100g,治疗半身不遂,骨质增生疼痛等,可用30-60g;用于上消化道溃疡,可用15-30g。
(5)黄芪证的脉象没有特异性。防己黄芪汤用于脉浮,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则主治脉沉,所以,使用黄芪不论脉浮脉沉,关键是看体型和肌肉是否松软。
防风 Radix Saposhnikoviae Divaricatae
英) Divaricate Saposhniovia Root
别名 关防风、东防风。
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Schischk.的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单生,二歧分枝。基生叶2~3回羽状分裂,最终裂片披针形,叶柄长2~6.5cm;顶生叶简化,具扩展叶鞘。复伞形花序;无总苞片,少有1片;伞幅5~9;小总苞片4~5;花梗4~9;花黄色。双悬果矩圆状宽卵形,扁平,侧棱具翅。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于草原、干燥山坡。主产黑龙江、吉林、内蒙、河北。
采制 春、秋季采挖,除去细根,晒干。
性状 根圆柱形或长圆锥形,长15~30cm,直径0.5~2cm。表面灰棕色,有纵槽,并有横向皮孔及点状根痕。根头部密集环节,上有棕竭色毛状残存叶基。体轻质松,断面不平坦,皮部深棕色,有裂隙、木部浅黄色。气特异,味微甘。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及甘露醇。
性味 性温,昧甘、辛。
功能主治 解表祛风,胜湿,止痉。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四肢拘挛、风湿瘙痒、破伤风。
苹果 Apple
为蔷薇科乔木植物苹果的成熟果实。我国东北、华北、华东、西北和四川、云南等地均有栽培,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洗净用。
[性味]味甘、微酸,性凉。
[功用主治]生津润肺、清热化痰、补中益气。用于中气不足、消化不良、烦热口渴、饮酒过度、高血压病等。
[临床应用]
1、治高血压:可将苹果洗净绞汁服,每次100毫升,每日3次,10天为1疗程。或每次吃250克苹果,每日3次。连续食用,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2、治消化不良,纳呆:每日饭后食苹果1个。
3、治脾虚吐痰:每日用苹果2个,切片,煎汤服食。或沸水泡汤饮用。
4、治妊娠呕吐:取新鲜苹果皮60克,大米30克炒黄,与水同煮,饮米汤。每日3次。
5、治大便干结:每日早晚空腹时吃苹果1—2个。
6、治幼儿单纯性消化不良:苹果1个,洗净去皮,切成薄片,放人碗中加盖,隔水蒸熟,用汤匙捣成泥状,喂幼儿,每日2次。
[用法用量]生食、绞汁、煎汤,每次1—2个。
[宜忌]脾胃虚寒、腹痛腹泻者不宜多吃。
[成分与药用]
本品含蛋白质、脂肪、蔗糖、还原糖、各种维生素及钙、磷、铁等矿物质,还有苹果酸、奎宁酸、柠檬酸、酒石酸、鞣酸、及胡萝卜素等。有补脑、安神、预防和恢复疲劳、治疗高血压、降低血中胆固醇的作用。
荨麻疹 Acute Urticaria
荨麻疹是过敏体质的人对于外在或内在某种诱发因素所引起的过敏性反应,临床上有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和巨大型荨麻疹三种。急性荨麻疹常突然感到皮肤瘙痒,继而产生风团,愈抓愈痒、风团越多越大,形态不一,发无定处,色淡红或淡白,时起时消,反复发作,短期内可治愈。慢性荨麻疹常反复发作,迁延数月甚至数年得不到根治。巨大型荨麻疹好发于松软的皮肤组织,如眼皮、口唇、外阴等处,发病突然可出现大块局限性水肿,触之硬,压无凹陷,边缘不清。
中医辨证治疗
风寒型
[临床表现]皮肤瘙痒,继产生风团,皮损色白,遇冷或吹风而发,得暖可缓解,冬重夏轻,苔薄白腻,脉濡缓。
[食疗药膳]
1.生姜桂枝粥:生姜10片,桂枝3克(研末),粳米50克,红糖 30克,煮稀粥食,每日1-2次。
2.防风苏叶猪瘦肉汤:防风15克,苏叶10克,白藓皮15克,猪瘦肉30克,生姜5片。将前3味中药用干净纱布包裹和猪瘦肉生姜一起煮汤,熟时去药包裹,饮汤吃猪瘦肉。
风热型
[临床表现]皮疹色赤,遇热则发,得冷则减,夏重冬轻,尿黄、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食疗药膳]
1.芋头茎煲猪排骨:芋头茎50克,猪排骨100克,将芋头茎洗净切块,猪排骨洗净切块,同放砂锅中加水适量文火煲熟食,每日 2次。
2.冬瓜芥菜汤:冬瓜200克,芥菜30克,白菜根30克,芫荽5株,水煎,熟时加适量红糖调匀,即可饮汤服用。
3.醋糖姜汤:醋半碗,红糖100克,生姜30克,醋、红糖与切成细丝的生姜同放人砂锅内煮沸10分钟,去渣,每服1小杯,加温水和服,每日2-3次。
气血两虚型
[临床表现]疹块反复发作,病程甚久,劳累加剧,神疲乏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虚弱。
[食疗药膳]
1.归芪防风猪瘦肉汤:当归20克,黄芪20克,防风10克,猪瘦肉60克,将前3味中药用干净纱布包裹,与猪瘦肉一起炖熟,饮汤食猪瘦肉。
我上小学五六年级到中学阶段,每年夏秋季节都被荨麻疹所困扰,不规则的圆形红疹块突然出现,遍布四肢及腹、背、颈部,疹痒难耐。为此曾多次到医院求治,但效果不大。有一次发作时,顺手摘了片鲜丝爪叶在疹块处反复搓擦代替用手抓挠解痒,没想到凡是被鲜丝瓜叶搓擦过的地方很快就不痒了,疹块也随着消退。于是我摘了些鲜丝瓜叶用清水洗净备用,一发作我就用鲜丝瓜叶搓擦,连续搓擦了10多次后病渐渐地好了。自从用这个方法治疗至今已有32年,没再出过疹块。
口服抗组织胺药物是最简便的治疗法 Loratadine tab 10mg
用药的技巧: 在服药时你必须特别注意,要完全依照医生的处方与剂量,不可以因为今天不痒就不吃,明天痒了又拿起来继续吃,这样不但无法根治还会拖成慢性的荨麻疹。持续连续服药一段时间后,医生会根据病人的情况予以慢慢调降剂量(可能从天天吃变成隔天吃),直到完全好了才可停药,在急性期用药最少需进行1个月。在服药期间千万不可自行停药或是调降药剂,以免前功尽弃。如果中间自行停药,使得过敏反应再发,这样的服药方式又得要重新开始了。
小时我常起荨麻疹,后听人介绍用拔火罐拔肚脐可治。母亲给我试用,将拔火罐扣在肚脐上,两三次居然就治好了,而且未再犯过病。
食醋白酒混合液可治风疙瘩
我儿子2岁时曾患过一次较重的麻疹,转眼之间,全身的硬疙瘩即连成了一片片的硬皮,连嘴巴也肿起来了。危难之时,邻居大娘教我一法:两份食醋加一份白酒混匀后擦洗患处,几分钟后症状即可减轻,连擦几次即愈。我照此方法做了,只擦了4次,我儿子的风疙瘩就好了,再没有复发。后来,我曾将此方告知一位老乡,也很有效。 逸 敏284.鲜姜可治风疙瘩我上中学时起过一身风疙瘩,看病半年仍不见好转。偶然一次机会,一位老奶奶对我说:“用鲜姜汁擦抹就会好。”我买了几角钱的鲜姜,擦抹几天后果然全好了。后来我的孩子起风疙瘩,我也是用同样的方法给他治好的。 紫荆树花茎煮水治风疙瘩
前年春天,我身上生过风疙瘩,皮肤变红增厚,奇痒难忍。有一位老人对我讲,可用紫荆树(春天未长叶前,先开紫花)的花、茎煮水,熏洗,每天早、晚各一次,两天即愈。我只取了半尺长的茎四五支,放在沙锅里用清水煮沸四五分钟,略凉后水洗,两天后就好了。
韭莱汁可治荨麻疹
我患有季节性荨麻疹(俗称风疙瘩),吃过许多中西药都没有治好。前不久,偶然遇到一位老中医告诉我一个方法:用鲜韭菜汁外涂。我用此法外涂后,第二天痒感消失,疹子也全消退了,每日两次,连续外涂一周后至今没有再复发。将鲜韭莱切碎压出汁后,用容器存于冰箱内可使用数日。
香莱根治荨麻疹
取十几棵香莱的根须洗净切段,煮5分钟,调上蜂蜜,连吃带饮。对荨麻疹的红、肿、痒等症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我们曾多次给孩子们服用。应连续煮饮3天,每天喝1次。
小白菜能治荨麻疹
我患荨麻疹半年多,吃药、打针效果不明显。后有一老中医授以偏方:小白菜500克许,洗净泥沙,甩干水分,每次抓3一5棵在患处搓揉,清凉沁人心脾。每天早晚各1次,只3次即痊愈,至今未复发。
醋加白酒可治风疹
一旦得了荨麻疹,会奇痒难忍,且越抓越痒,笔者经试验发现,患者只要用两份食醋加一份白酒混合成药液,用此药涂搽患处,几分钟后即可见效。
治荨麻疹一法
我小时候得荨麻疹,久治不愈。后服用一种叫桐臭蒿子的草本植物,采一把在锅中煮沸约5-10分钟后喝汁,即愈。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