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26, 2007

HuangQiaoShan 邵武传世之祖黄峭公


邵武传世之祖黄峭公
黄峭,字峭山,又名岳,字仁静,号青岗,后裔尊称为峭公或峭山公,锡公的长子,远祖自河南光州固始入闽,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三年(872)四月十五日戍时。自幼沉宏,有智略,官至工部侍郎,娶上官氏、吴氏、郑氏三郡君,共生二十一子。
首兴义旅 志在安民
  唐末昭宗时期,宦官擅权,四镇骚动,洪水蝗灾相继发生,处处闹灾荒,而百姓却未能得到赈济,以致游民乘机酿成“寇盗”,天下甚乱。峭山当时年仅二十,见此现状,慨然兴叹,毅然出积贮财物,赈济灾民,且以儒生胆识,招募邻丁组成义旅,平定动乱。义师所至,社会安定,流民回归家园。  当时陇西郡王李克用,有谋略,高举平乱辅唐旗帜,见黄峭有干济之才,举为千夫长。乾宁二年(895),王行瑜、李茂贞、韩建三藩镇侵犯京都长安,朝廷倾危告急。李克用请兵讨伐,峭公内佐机谋,外参戎政,攻克分阝 州,杀掉王行瑜。李克用乘胜穷追李茂贞、韩建。此时,昭宗却听信朱温(全忠)诡言:“茂贞覆灭,则沙陀太盛,朝廷危矣!”诏命其“休兵息民”,制止李克用追杀叛逆,封李克用为晋王,峭山为千户侯,参管江浙、两广军务。  乾宁三年(896),茂贞复叛,叛军迫近长安,昭宗出走华州。李克用发兵入援,峭公勤王有功,授工部侍郎。此后,峭公眼见晋王不失臣节,尽心辅唐。昭宗却听信馋言,认为戎狄之人,不可信任。可是朱温之辈,野心图谋不轨,反而受到信赖,因而慨叹:“自古忠者不见信,而听信者不忠,岂有不亡者乎!”  光化元年(900),宦官刘季述幽禁昭宗于少阳院,私自要废昭宗李晔,立太子李裕;天复元年(901),韩全诲劫乘兴于乞巧楼,迫昭宗到凤翔;天礻右 元年(904),朱温伪称分阝 、岐兵迫京几,挟持昭宗迁都洛阳,将长安宫室、庐舍尽行拆除,京城长安成为废墟。当时昭宗已成为群奸劫持在掌中的傀儡,至洛阳,朱温便在椒殿杀掉昭宗,立太子祝,是为哀帝。  峭公听到政变消息,十分忧伤,绝食数日。工部尚书李袭吉劝解说:“食禄忠事,死固其分也,第念徒死无益,将如后举何?”(《峭公行录》)自此,峭公勉强顺时,为解甲归田作好准备。  天礻右 三年(906),晋王发兵救幽州刘仁恭,联合出兵攻潞州,讨伐朱温。天礻右 四年,朱温弑哀帝自立,改国号为梁,史称后梁太祖。唐亡。
隐德不仕 养晦韬光
  梁开平二年(908)正月,晋王李克用逝世,子存勖继立为晋王,即后唐庄宗,继承父志举兵伐梁,遣使徵聘黄峭出山辅政。峭公辞谢说:“量力而进,那能与量德而退相比。现在德温放弃校书郎官职,回家闭门养高,文江辞掉监察御史,回莆田老家养老。我不能像他们两位明哲保身,但愿为唐逋臣。”(《峭公行录》)。峭公弃官归隐时才三十五岁。十五年的戎马生活,走遍半个中国,耳闻目睹唐末五代臣杀君,子弑父,政局动荡,军阀混战,千室之邑,不存一二。凶荒之年,人皆相食。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惨状,感到朝野现状难以匡正,遂无意仕途,养晦韬光,告诫诸子不要昧时而躁进。  峭公归隐山林,创办和平书院,敦聘鸿儒名师,诱诲后进。至宋代人才辈出,该书院培养出太常寺丞黄汝济,御史中丞、资政殿大学士黄履,秘书省秘书丞黄伯思,台州知州黄章,兵部尚书、端明殿大学士黄中,衡阳太守黄瀚,工部员外郎黄木,婺州知州黄向等等一大批超凡人才,并造就一批批异姓子弟人才,故和平镇以读书人多,人才出众而著称于世。峭公曾写《四景诗》,记归隐生活,以表示恬然自得之情。
春花落断桥流水,莺啼深院轻烟。雨歇桃源浪暖,澄潭未许龙眠。夏赤日远衔葵影,薰风浓滞荷香。案上书添碧色,芭蕉绿映南窗。秋阶下黄葩晓露,庭前丹桂秋风。未忍抛书歆枕,冰轮驭正升东。冬烟淡淡迷古树,月明明浸梅花。昨夜阶前积雪,余晖白映窗纱。
避乱遣子 教子有方
  峭公归隐数十年间,目睹社会变乱,政局动荡,换了五代十一君,亡国而被弑杀的国君八人。时间长的不过十多年,短的不过三、四年。政局如此动荡,决心遣散诸子以避不测之祸。后周广顺元年(951),是年郭威篡后汉为后周太祖。峭公年已八旬,宴会姻族,对众儿子说:世人拜神祈求“多福、多寿、多男”,但是尧说:“多寿则多忧,多男则多惧。”你们二十一人,难道我不愿意都留在身边,以终余年,只是忧虑多男多惧,我怎能指望大家株守家乡呢?应该走出去自谋发展。我过去在戎伍,走遍半个天下,回想闽、粤、赣、江、浙等地,山环水秀,饶沃的田地到处都有,但都已荒芜,只要开发,便成乐土。三妻位下各留长子以奉侍父母,其余一十八支不得恋此故土,各自信步天下,相地而居,随地命名。  诸子齐声说:“俗话说,‘积谷防饥,养儿娱老’。父亲已到八十高龄,我们正在忧虑不能日日奉侍左右,反叫我们远处他乡,培育这么多子女有什么用?”  峭公慨然长叹说:“谁说散不如聚,而共同留恋这小小的地方!你们没有听说,‘燕雀怡堂而殆,鹪鹩巢林而安’,我的忧虑恐惧,就是为此。”  当时众烟亲也向前劝说:“‘池内之鱼,远逊云间之鹤’,当前海内多变,我们觉得亲翁考虑此问题,既全面又有深远意义,为何要仿效吃乳的婴儿,向母亲怀中索食呢!”  峭公接着说:“聪明辖达之人的见识,大致相同。择木而栖,就在于食禽。”于是将所积贮的资财均分,并新修家谱,各授一册,且郑重地说:“此谱以便年深岁久认所由来,知道我们的远祖分自光州,今为绥城旧族、乡名昼锦,里号和平,而中城鹳薮、竹粟、勘头,都是我们一脉之亲所居住的地方。应当珍藏谱牒,遥接书香,使上不堕贻谋之家声,下可绵子之世泽,所以不应该将分与聚当为两种不同的效果看待。他日相逢,彼以礼施,此以礼报,频来而不拒,久间而不疏。你们兄弟可卜吉登程,言无多嘱。”遂口占一诗以授之。
信马登程往异方,任寻胜地振纲常。足离此境非吾境,身在他乡即故乡。早暮莫忘亲嘱咐,春秋须荐祖蒸尝。漫云富贵由天定,三七男儿当自强。
  峭公三郡君,各自吟诗一首,后世子孙尊称为三妈太诗。
上官氏夫人诗云:才郎峭老有三妻,官吴郑氏三七齐。创业兴家离祖地,归来报命省亲帏。吴氏夫人诗云:吾年八九难期会,奕叶分枝为汝题。尚有富贵与贫贱,相逢须念共根蒂。郑氏夫人诗云:祷造苍天礻右 各乡,官吴郑氏三七郎。奉奏公命吾儿去,投辙绵绵奕世昌。嘱媳诗:上官氏诗云:骏马行行出异乡,元旦日食素一餐。吴氏诗云:骏马悠悠出异方,元旦日食素二餐。郑氏诗云:骏马匆匆出异方,元旦日食素三餐。
  后周广顺二年壬子(952)秋,诸子各择其址,先后回乡省亲。峭公欣慰良多。三年(953)仲冬十一月初十日巳时,没有感觉病痛而逝世,享寿八十二,卜葬鹳薮黄家林,有碑为记。横文:唐朝工部侍郎。正面直文:乾隆四十四年八月吉旦,祖考名峭字山公黄公之墓。二十一股子孙敬立。此墓于1986年由邵武市嗣孙组织助款重修,碑文为乾隆四十四年原建镌刻。列为邵武市二批文物保护单位。文曰:黄峭墓,经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五日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邵武市人民政府,一九八六年四月三十日立。  以子贵,北宋时,太宗、仁宗累有进封钦赐工部刑部尚书。太子少保,并立碑具文如“敕封峭山公刑部尚书。太子少保。”  赞曰:
平生智勇皆兼全,好观韬略有才贤。宜男但能荣三七,庆祝应知岁八千。济济多士无容已,代代簪缨独悠然。元老勋名留后泽,清卿世德映貂蝉。富贵原自由天定,福寿双美瑞盈焉。
  夫人上官氏,字妙秀,生於唐懿宗咸通十二年辛卯十月二十八日子时,卒於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丁末四月二十三日未时,享寿七十六,葬黎舍觉辉寺后天池塘,立有碑。生子七:和、梅、荀、盖、楚、龟、洋。  吴氏夫人字妙香,生於唐僖宗乾符五年戊戍七月初六日酉时,卒於后周世宗显德元年甲寅三月三十日子时,享寿七十八,葬大鼠纲立有碑。生子七:政、化、衢、卢、福、林、塘。  郑氏夫人字妙季,生於唐僖宗广明元年庚子七月初五日丑时,卒於宋太祖建隆二年辛酉十月初二日卯时,享寿八十三,葬官济庵牛栏窠,立有碑。生子七:发、城、延、允、井、层。  以妻房大小兄弟二十一人排行顺序是:和梅荀盖楚龟洋,政化衢卢福林塘。发潭城延允井层,官吴郑氏永流芳。  以峭山出生及其子出生年月日时来看,公二十一岁生和公,六十岁生层公。  按出生年、月、日、时,二十一次次第名录是:  和梅荀发盖潭城,楚政化龟衢洋延。卢福允林塘井层,排行第几则了然
-----------------------------
江夏黄氏大宗祠(峭山公宗族)总谱远祖源流纪实
第一世 昌意(黄帝之子,有熊氏子派) 娶蜀山氏,女昌仆、女昌枢,感瑶光贯日月之祥。生子:颛顼。
第二世 颛顼(昌意之子) 名连堤,于若水少昊裔孙女妻之,见玄鸟之堕卵而吞之。生子:大业。
第三世 大业(颛顼之子) 炎帝神农十二代孙也。生子:少典。
第四世 少典(大业之子) 传少典治水土。生子:女莘。
第五世 女莘(少典之子) 以豕龙女妻之。生子:大费。
第六世 大费(女莘之子) 禹平水土佐舜,以刘累女妻之。生子:卷。
第七世 卷公(大费之子) 娶杜韦氏女。生子:回。
第八世 回公(卷公之子) 娶姬女。生子:陆终。
第九世 陆终公(回公之子) 初于黄,妻汤氏。生子六:次南陆,受姓于黄氏。
第十世 南陆公(陆终公次子) 讳定,始封黄,食邑于黄,遂以黄为姓。妣李氏,生子三:嘉、台、袁(表)。
第十一世 嘉公(南陆公长子) 兄弟三人俱居湖广江夏县,故黄氏之郡以江夏名。妣袁氏,生子:奇。
台公(南陆公次子) 居湖广江夏县。袁(表)公(南陆公幼子) 居湖广江夏县。
第十二世 奇公(嘉公之子) 妣戈氏。生子:最。
第十三世 最公(奇公之子) 妣刑氏。生子:舒。
第十四世 舒公(最公之子) 妣光氏。生子二:厚、原。
第十五世 厚公(舒公长子) 妣元氏。生子二:冕、哻。 原公(舒公幼子) 妣龚氏。第十六世 冕公(厚公长子) 妣京氏。生子:凯。 哻公(厚公幼子) 妣官氏。
第十七世 凯公(冕公之子) 妣福氏。生子:函。
第十八世 函公(凯公之子) 妣戈氏。生子三:俞、氽、全。
第十九世 俞公(函公长子) 妣贞氏。生子:寿。 氽公(函公次子) 全公(函公幼子)
第二十世 寿公(俞公之子) 妣夏后氏兴罢,黄公爵公处之晏如。妣元氏,生子:所。
第廿一世 所公(寿公之子) 年十五,望水滨有物授图纯青赤色皆蝌蚪,公读之识天下水势,仍佐夏禹王治水,禹即位拜为水师, 视诸小水未治者咸治之。妣纪氏,生子二:侠仙、作仙。
第廿二世 侠仙公(所公长子) 性喜音律,仲康时为乐正。妣姚氏,生子四:范、镕、模、型。 作仙公(所公幼子) 妣熊氏。
第廿三世 范公(侠仙公长子) 镕公(侠仙公次子) 模公(侠仙公三子) 隐居不仕,妣柏氏。生子二:要、覃。 型公(侠仙公幼子)
第廿四世 要公(模公长子) 学黄帝兵法能解其微,年三十游于外,仍与遗臣靡佐少康,讨寒浞斩之,少康即位,以靡为左相, 公为右相。夫人胥氏,生子:刚中。 覃公(模公幼子) 妣林氏。
第廿五世 刚中公(要公之子) 妣钱氏。生子二:龙、麟。
第廿六世 龙公(刚中公长子) 讳隆,妣艾氏。生子二:邺、邲。 麟公(刚中公幼子) 妣弋氏。
第廿七世 邺公(龙公长子) 妣宋氏。 邲公(龙公幼子) 妣邢氏。生子:应
第廿八世 应公(邲公之子) 讳膺,妣纪氏。生子二:正、直。
第廿九世 正公(应公长子) 妣唐氏。生子:畅。 直公(应公幼子) 妣屠氏。
第三十世 畅公(正公之子) 妣古氏。生子:秉。
第三十一世 秉公(畅公之子) 妣凌氏。生子三:渊、深、潜。
第三十二世 渊公(秉公长子) 妣赵氏。生子五:绮、纲、绍、绵、续。 深公(秉公次子) 妣居氏。 潜公(秉公幼子) 妣林氏。
第三十三世 绮公(渊公长子) 妣周氏。生子六:颜、颙、顗、项、顾,幼缺其名。 纲公(渊公次子) 妣吕氏。 绍公(渊公三子) 妣岳氏。 绵公(渊公四子) 妣鄢氏。 续公(渊公五子) 妣郑氏。
第三十四世 颜公(绮公长子) 博学强识,具武文资,遇有莘之野与伊尹语,尹奇之,后尹授汤王之聘,大举伐桀,尹即荐公为己二, 凡有所议谋划了然,汤稔其才,于登极后,遂置公于左右为计书臣。夫人棘氏。生子七:修、候、傥、條、倜、傅、俅。 颙公(渊公次子) 妣唐氏。 顗公(渊公三子) 妣应氏。 项公(渊公四子) 妣邢氏。 顾公(渊公五子) 妣胥氏。
第三十五世 修公(颜公长子) 以德显于世,太甲末年,召顾问合旨命为民牧,累官至宰相。夫人王氏。生子三:虑、虞、虔。 侯公(颜公次子) 妣苏氏。 偿公(颜公三子) 妣严氏。 條公(颜公四子) 妣曾氏。 倜公(颜公五子) 妣华氏。 傅公(颜公六子) 妣纪氏。 俅公(颜公幼子) 妣赖氏。
第三十六世 虑公(修公长子) 妣项氏。 虞公(修公次子) 妣郁氏。生子二:韻、韶。 虔公(修公幼子) 妣顾氏。
第三十七世 韻公(虞公长子) 妣王氏。 韶公(虞公幼子) 妣方氏。生子一:巨源。
第三十八世 巨源公(韶公之子) 守己不阿,太戊时掌纳言。恭人乐氏,生子:再兴。
第三十九世 再兴公(巨源公之子) 性坚而学重,纷靡之徒当其锷辄毙,时太戊崩,仲丁立,继父掌纳言。恭人郝氏,生子五: 若湘、若洙、若泗、若淮、若汉。
第四十世 若湘公(再兴公长子) 官司农卿,妣纪氏,生子二。 若洙公(再兴公次子) 官为牧正,妣樊氏。生子六:范、策、潘、笃、节、簇。 若泗公(再兴公三子) 妣石氏。 若淮公(再兴公四子) 妣宋氏。 若汉公(再兴公五子) 妣田氏。
第四十一世 范公(若洙公长子) 妣梁氏。 策公(若洙公次子) 妣傅氏。 潘公(若洙公三子) 妣祁氏。生子三:立德、立功、立言。 笃公(若洙公四子) 妣王氏,生子一。 节公(若洙公五子) 妣赵氏,生子五 簇公(若洙公幼子) 妣席氏。
第四十二世 立德公(潘公长子) 妣官氏。 立功公(潘公次子) 妣伊氏,生子三。 立言公(潘公幼子) 为牧正,有功升田正,会祖壹迁耿,上书言事,后为纳言。恭人风氏。生子二:典、谟。
第四十三世 典公(立言公长子) 妣苏氏,生子二。 谟公(立言公幼子) 妣方氏。生子三:初盛、初平、初起。
第四十四世 初盛公(谟公长子) 达三才之学,为朝散官,祖辛崩,立祖丁,公有定策勋,超升纳言。夫人王氏,生子五: 祯、祎、祉、禔、禧 初平公(谟公次子) 妣唐氏,生子一。 初起公(谟公幼子) 妣虞氏,生子三。
第四十五世 祯公(初盛公长子) 妣查氏,生子一:友恭。 祎公(初盛公次子) 祖丁时,官朝散郎,妣利氏。生子一:友石。 祉公(初盛公三子) 妣官氏,生子四。 禔公(初盛公四子) 妣棘氏,生子二。 禧公(初盛公幼子) 妣宗氏,生子三。
第四十六世 友石公(祎公之子) 妣简氏。生子四:固、囿、国、图。 友恭公(祯公之子) 妣伊氏,生子二。
第四十七世 固公(友石公长子) 妣和氏。生子五:敬、恭、庄、肃、周。 囿公(友石公次子) 妣汤氏,生子二。 国公(友石公三子) 妣江氏,生子三。 图公(友石公幼子) 妣查氏,生子一。
第四十八世 敬公(固公长子) 笃学明理势,小乙崩,武丁即位,以公博雅,亦拜纳言。妣石氏,生子二:惠、思。 恭公(固公次子) 妣梁氏,生子三。 庄公(固公三子) 妣苏氏,生子二。 肃公(固公四子) 妣简氏,生子一。 周公(固公幼子) 妣汤氏。
第四十九世 惠公(敬公长子) 妣柏氏,生子三:錡、钅永、钺。 思公(敬公幼子) 妣田氏,生子二。
第五十世 錡公(惠公长子) 妣岑氏,生子一:署。 钅永 公(惠公次子) 妣宋氏,生子一。 钺公(惠公幼子) 妣乐氏,生子一:罗。
第五十一世 署公(錡公之子) 妣刘氏。生子一:胤。 罗公(钺公之子) 妣汤氏,生子三。
第五十二世 胤公(署公之子) 九岁读丘索之书輙能自解,十五游毫,廪辛崩,庚丁立,召公为田正不旷厥,官超五级为计臣, 而税敛益薄,国用益充,其大要在令国之富寓于民,以故无盗贼之虞,甲兵之扰,以耗其国储。夫人凤氏,生子三:瑶、琚、玖。
第五十三世 瑶公(胤公长子) 妣赵氏,生子一:谐。 琚公(胤公次子) 妣官氏,生子二。 玖公(胤公幼子) 妣江氏,生子一,光祖。
第五十四世 谐公(瑶公之子) 妣宋氏。生子一:敦后。 光祖公(玖公之子) 妣倪氏。生子一:敦复。
第五十五世 敦后公(谐公之子) 妣赵氏,生子二。 敦复公(光祖公之子) 妣院氏。生子四:通、达、逵、远。
第五十六世 通公(敦复公长子) 年廿出游岐下,闻姜子牙有道德,征受业焉。子牙与论天地自然之利,公得其旨,会西伯载 子牙归,子牙以公管幕事,世子发召见,谋议多合,伐殷以后即命为司农。夫人李氏。生子四:衍、仲、叔、季。 达公(敦复公次子) 妣王氏,生子二。 逵公(敦复公三子) 妣唐氏,生子二。 远公(敦复公幼子) 妣席氏,生子一。
第五十七世 衍公(通公长子) 母梦月吐气而贯其日而孕公,生百日能言,稍长取羲农后所有文字皆编读之,且能触事立言, 补其不逮,尤加意于礼乐,尝语人曰:淑身寿世礼乐为宜,节奏仪文皆天地所自有,惟圣人能精察而体之,闻者钦 重会,母卒庐于墓间,当哭泣时,土着其泪产灵芝,晚有十一鹤同守其庐不去,州牧以闻报阙,召诣镐,成王喜其 有华国之才,命为佐史,累官至司徒,年六十年卒。夫人姜氏,生子三:丙、周、甫。 仲公(通公次子) 妣王氏,生子二。 叔公(通公三子) 妣院氏,生子一。 季公(通公幼子) 妣席氏。
第五十八世 丙公(衍公长子) 康王时,以州牧荐为佐史,侍太子,六十休官,夫人李氏,生子三:鄂、郴、都。 周公(衍公次子) 妣江氏,生子一。 甫公(衍公幼子) 妣伊氏,生子二。
第五十九世 鄂公(丙公长子) 妣李氏。生子三:昭、曜、晖。 郴公(丙公次子) 妣徐氏,生子二。 都公(丙公幼子) 妣吴氏,生子一。
第六十世 昭公(鄂公长子) 官州牧,妣李氏。生子五:鲁、宁、夙、顺、守。 曜公(鄂公次子) 妣宁氏,生子三。 晖公(鄂公幼子) 妣熊氏,生子二。
第六十一世 鲁公(昭公长子) 妣张氏。生子三:煦、喻、叶。 宁公(昭公次子) 妣章氏,生子一。 夙公(昭公三子) 妣巴氏,生子一。 顺公(昭公四子) 妣牧氏,生子三。 守公(昭公幼子) 妣钟氏,生子二。
第六十二世 煦公(鲁公长子) 妣车氏,生子一。 喻公(鲁公次子) 妣邱氏,生子二。 叶公(鲁公幼子) 妣张氏。生子四:企、介、仝、令。
第六十三世 企公(叶公长子) 妣秋氏,生子二。 介公(叶公次子) 妣蓬氏,生子三。 仝公(叶公三子) 妣伊氏,生子一。 令公(叶公幼子) 妣贺氏。生子二:璋、琪。
第六十四世 璋公(令公长子) 妣甘氏,生子一。 琪公(令公幼子) 妣江氏。生子三:显、荣、贵。
第六十五世 显公(琪公长子) 博学有俊才,居恒教授善启发人,宣王即位,以其和,荐命掌国学,后升大司徒,享寿八十岁。 夫人章氏,生子三:宽、尧、先。 荣公(珙公次子) 妣曾氏,生子二。 贵公(珙公幼子) 妣易氏,生子二。
第六十六世 宽公(显公长子) 官司农,妣李氏。生子四:豪、京、亨、亮。 尧公(显公次子) 妣梁氏,生子一。 先公(显公幼子) 居韶州。
第六十七世 豪公(宽公长子) 妣洪氏。生子一:天民。 京公(宽公次子) 妣冯氏。 亨公(宽公三子) 妣宗氏,生子五。 亮公(宽公幼子) 名志,初为洛邑令,平王迁洛,升大司徒。夫人葛氏,副袁氏。生子一:安民。
第六十八世 天民公(豪公之子) 妣章氏,生子一:美。 安民公(亮公之子) 讳砥之,妣李氏。生子一:前。
第六十九世 美公(天民公之子) 妣金氏,生子一。 前公(安民公之子) 讳潜发,工御射,通坟索书,与祝史筠相友,善言于晋疾为曲客官,庄王即位,晋侯入观,公相礼 无失,庄王大悦,享晋侯加俎豆。晋侯归,遂以公为相,七十卒。夫人冯氏,生子:滢。副妣贺氏,生子四:院、陈、陶、阳。
第七十世 滢公(前公长子) 妣邹氏,生子一:由植。继妣姜氏,生子五:文金、文亹、文和、文明、文茂。 院公(前公次子) 妣仲氏,生子一。 陈公(前公三子) 妣钱氏,生子二。 陶公(前公四子) 妣连氏,生子一。 阳公(前公幼子) 妣何氏,生子二。
第七十一世 由植公(滢公长子) 周襄王时为郑相,郑国以昌。夫人丁氏,生子三:忠、致忠、思忠。副妣杜氏。 文金公(滢公次子) 妣张氏,生子一。 文亹公(滢公三子) 妣伍氏,生子二。 文和公(滢公四子) 妣易氏,生子二。 文明公(滢公五子) 妣居氏,生子一。 文茂公(滢公幼子) 妣官氏,生子三。
第七十二世 显忠公(由植公长子) 仕齐,周顷王崩,匡王立,诸候会葬,齐侯以公从,成礼而归。齐侯韪之,命掌国教, 越二年请命匡王,立为齐相。夫人甄氏,生子一:体。 致忠公(由植公次子) 妣张氏,生子一,丰。 思忠公(由植公幼子) 妣梁氏,生子一,髓。
第七十三世 体公(显忠公之子) 官任陇西侯。妣丁氏,生子一:乔。 丰公(致忠公之子) 妣昌氏,生子一:献。 髓公(思忠公之子) 妣康氏,生子一:猷。
第七十四世 乔公(体公之子) 妣房氏,生子二:象、彜。 献公(丰公之子) 妣伍氏,生子二。 猷公(髓公之子) 妣易氏。
第七十五世 象公(乔公长子) 妣李氏,生子三。 彜公(乔公幼子) 官任主簿,妣邱氏。生子二:重、量。
第七十六世 重公(彜公长子) 字有三,官为侍中郎。妣王氏,生子二:庠、序。 量公(彜公幼子) 字运三,妣张氏。生子一,隐居云游。
第七十七世 庠公(重公长子) 字殿学,为安郡将,妣钱氏。生子二:庸、度(居于任所)。 序公(重公幼子) 字殷学,妣宗氏。生子三:新、师、希。
第七十八世 新公(序公长子) 字用明,妣祝氏。生子一:臧。 师公(序公次子) 妣王氏,生子一:翔,居齐郡。 希公(序公幼子) 官鄂州州卿,字周明。妣连氏,生子二:鼎、疆。
第七十九世 臧公(新公之子) 封秦大夫,字居善,宜人卜氏。生子三:景、泰、德。 鼎公(希公长子) 字仁全,妣官氏,生子二。 疆公(希公幼子) 字仁谟,妣伍氏。
第八十世 景公(臧公长子) 字东日,以儒道事封秦丞相,而秦任商鞅尚耕战刑法,公力辞不听,遂辞相位,入新罗以避秦。 夫人邓氏,生子二:式、武。 泰公(臧公次子) 字南望,入新罗,妣康氏,生子一。 德公(臧公幼子) 游于外。
第八十一世 式公(景公长子) 妣任氏,生子一。 武公(景公幼子) 字仁略,妣章氏,合葬新罗虎山。生子五:伯翰、建、佗、励、济。
第八十二世 伯翰公(武公长子) 字兴彦,妣张氏。 建公(武公次子) 字兴立,妣王氏,俱葬新罗。生子四:歇、欧、歆、敛。 佗公(武公三子) 妣邱氏。 励公(武公四子) 妣许氏。 济公(武公幼子) 妣徐氏。
第八十三世 歇公(建公长子) 生于新罗,性豪旷,多智慧,既长而归江夏故居,仕晋不合乃事楚,为考烈王相,封春申君, 死葬江夏县黄鹤乡仁义村,巽山乾向,立有石人、石马、石象等项。夫人李氏,附葬右边。生子十三,尚、长、晖、灞、强、召、曼、向、 平、义、莹、远、逮。生女一,名贵姑,深谙兵法,以平虏功,封司马烈女。 欧公(建公次子) 妣任氏,生子三。 歆公(建公三子) 妣王氏,生子二。 敛公(建公幼子) 妣卜氏,生子五。
第八十四世 尚公(歇公长子) 封成侯,夫人杨氏,生子未详。 长公(歇公次子) 妣王氏,生子一。 晖公(歇公三子) 授鄂州刺史,恭人连氏,生子六。 灞公(歇公四子) 授南陵太守,宜人杨氏,生子一。 强公(歇公五子) 修行白日升天。 召公(歇公六子) 授尚书仆射,斩奴匄功,勅赐金白,封镇国大军将。夫人林氏,生子二。 曼公(歇公七子) 封河东侍中,硕人计氏,生子五。 向公(歇公八子) 讳镡,仕楚为南昌太守,有仁政,升侍卫卿。宜人李氏,生子三:完、定、寄。继妣方氏,生子一:泰。 平公(歇公九子) 授舒州刺史,恭人袁氏。 义公(歇公十子) 授永州太守,宜人冯氏,生子六。 莹公(歇公十一子) 授临州太守,宜人何氏,生子五。 远公(歇公十二子) 封安成君,夫人许氏,生子二。 逮公(歇公十三子) 封金吾将军,宜人景氏,生子九。
第八十五世 完公(向公长子) 妣周氏,生子三。 定公(向公次子) 为南昌县令,妣乐氏,生子一。 寄公(向公三子) 妣王氏,生子一。 泰公(向公幼子) 字南仲,仕楚官执圭。夫人方氏,生子五:藉、荇、荆、蒿、竹。
第八十六世 藉公(泰公长子) 妣 氏。 荇公(泰公次子) 字谟训,汉高祖初为郡守,妣左氏。 荆公(泰公三子) 字信谦,妣许氏,生子二。 蒿公(泰公四子) 字草臣,多智谋而喜闲寂,汉高祖时为真定太守,政绩甚彰,年三十五休官学道,改名安。宜人韩氏, 继妣蒋氏,生子三:定国、辅国、平国。 竹公(泰公幼子) 妣王氏,生子三。
第八十七世 定国公(蒿公长子) 字正平,汉高帝十年举正直为沛县令,文帝即位命摄河中太守。夫人夏氏,生子二:嵩、崑。 辅国公(蒿公次子) 妣米氏。 平国公(蒿公幼子) 妣叶氏,生子四。
第八十八世 嵩公(定国公长子) 字中岳,文帝二十年应本州辟(征召),为户曹椽,纲举目张,州牧上其绩,召为仓曹正,景帝即位, 擢(升)安定太守。恭人韩氏,生子三:彬、彰、彩。 崑公(定国公幼子) 妣颜氏,生子一。
第八十九世 彬公(嵩公长子) 妣王氏。 彰公(嵩公次子) 字大文,封河南郡公。夫人柳氏,生子一,霸。 彩公(嵩公幼子) 妣周氏。
第九十世 霸公(彰公长子) 字次公,为河南太守,持法宽平,宣帝戊申召为廷尉正,明年为丞相,长史,以夏侯胜不立武帝庙乐坐, 公阿纵俱下狱因从胜,受尚书,古今治道大有发明,宣帝嘉之,公出守颖川,治行第一,至戊午岁征拜京兆尹,癸亥赐爵关内侯,进 太子太傅,丙寅为丞相,封建成侯,寿八十,死葬大菱塘下岸,三夫人俱合茔。夫人陈田公女,生子四,容、宏、三四失名;继妣纪氏、 巫氏,生子三,刘、钊、剀。
第九十一世 容公(霸公长子) 为京兆守卫军,妣史氏,生子四。 宏公(霸公次子) 名以贵,字良祐,公幼能骑射,性厚而纯,武帝三十年,召补宿卫,从猎上林射飞鸟必中,帝惊问曰: “有道乎”。对曰:“道无不,有此其一焉。”帝颌之,擢(升)京兆刺史,以德令下,民不忍欺,任满入为左谏议,至轮台议起,帝莫能决, 召公入问,公顿首曰:“至贫者兵也,兵止,贫自止。”顾陛下图之帝,怆然曰:“卿言是也。”即下诏罢轮台议,而以京兆太守旌谏职焉。 恭人来氏,生子三:祐、祜、祺。 刘公(霸公三子) 名尝,为御史大夫,封宣成侯,居阳夏,今河南开封府太康县是也。 钊公(霸公四子) 文武迈众,高尚不仕,妣柳氏,生子四:金、玉、满、堂。 剀公(霸公幼子) 名振,居阳夏(今河南开封)。
第九十二世 祐公(宏公长子) 字正周,官太常卿,恭人伍氏,生子一。 祜公(宏公次子) 字笃周,宣帝初立,以贤良起家,为外黄令,除伏莽有功,召为中郎将,而帝好明察言事者多屈于辩, 公独引经按律娓娓不休,帝誉之曰:“如黄祐,不愧有口矣。”以南郡太守授之。恭人张氏,生子四,馝、馥、馡、馠。 祺公(宏公幼子) 字行周,隐居不仕。妣王氏,生子一。 金公(钊公长子) 字逸中,官至左将军。恭人周氏,生子二:申、笔。 玉公(钊公次子) 字逸之,官大常卿。恭人周氏。 满公(钊公三子) 字逸和,官至崇政殿学士。夫人颜氏。 堂公(钊公幼子) 字逸明,妣许氏。
第九十三世 馝公(祜公长子) 字守仁,为京兆尹。妣柳氏,生子一。 馥公(祜公次子) 字廷治,为侍中郎。妣左氏,生子一。 馡公(祜公三子) 字菊园,好经齐学,年二十,值匈奴猖獗,公诣阙言战,守恺切详明,元帝心动,以中郎将授之,仍垒塞比 军事,数以奇计,乱匈奴进止,帝嘉其功,拜敦煌太守。恭人项氏,生子二:喜、善。 馠公(祜公幼子) 字任君,妣杜氏。 申公(金公长子) 字廷善,居安陵江夏,有德,君子隐居不仕。妣蓝氏,生子二:香、季。公妻殁,子幼,终不再娶,入义夫祠, 加封荣禄大夫。 笔公(金公幼子) 字廷美,妣许氏,生子二:委、和。
第九十四世 喜公(馡公长子) 字如节,别号欣乐翁,有道之士。妣刘氏,生子二:靖、啧。 善公(馡公幼子) 妣熊氏,生子一。 香公(申公长子) 字文强,九岁失母,事亲至孝,夏则扇枕席,冬月以身温被,太守刘护闻,举于朝,肃宗诏诣东观读所,未 尝见书复,诏诣安福殿言政事,拜尚书,迁魏郡太守迁尚书令司空,博通经史,能文章,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夫人郑 氏,继妣陆氏,生子六:琼、琏、琛、瓒、珂、珮。 季公(申公幼子) 字文盛,二龄失母,官拜典属。妣庞氏,生子一:理。 委公(笔公长子) 妣冯氏,生子二。 和公(笔公幼子) 妣凌氏,生子一。
第九十五世 靖公(喜公长子) 字自先,三教九流靡不通贯,尤遂于牛医。妣郭氏,生子三:宪、慧、懋。 啧公(喜公幼子) 字自克,居陇西。 琼公(香公长子) 字世英,永建中,公卿多荐之,征拜议郎,郎迁尚书仆射,争议朝端,莫能抗夺,随迁大尉,封亢阝卿候,首居相位,举奏贤贫,海内翕然,时五候擅权,自度力不能挽,乃谢政草封,事万年以进见者,动色卒。赠车骑将军,谥忠烈侯,享寿七十九,葬安陵源口五凤形。夫人颜氏合葬。生子三:孚德、二三失名。继夫人李氏葬右傍,生子三:孚贲、孚资、孚赞。 琏公(香公次子) 官世荣,官至侍御史。夫人李氏,生子二。 琛公(香公三子) 字世茂,官司农。妣庄氏。 瓒公(香公四子) 字世蕃,官河东太守。恭人范氏,生子五:孚仁、孚义、孚礼、孚智、孚信。 珂公(香公五子) 官世藻,官冀州刺史。宜人叶氏,生子一。 珮公(香公幼子) 字世蔚,妣周氏,生子一:俞。 理公(季公之子) 字世芹,妣朱氏,生子一:孚勇。
第九十六世 宪公(靖公长子) 原居湖广武昌府江夏县,妣祁氏。生子四,继妣颜氏,生子三。 慧公(靖公次子) 字徽武。 懋公(靖公幼子) 字昭武,妣梁氏,生子一:禾。 孚德公(琼公幼子) 以子贵,赠光禄大夫。恭人王氏,生子一:琬。 孚贲公(琼公次子) 字其文,妣李氏,生子一。 孚资公(琼公三子) 字多文。 孚赞公(琼公幼子) 字相交。 孚仁公(瓒公长子) 名安,官至大司马。恭人庐氏,生子四:竟、盖、意、音。 孚义公(瓒公次子) 官至太守,封司空。宜人徐氏,生子一:奎。 孚礼公(瓒公三子) 官至谏议大夫。恭人郑氏,生子一:连。 孚智公(瓒公四子) 任清河太守。恭人毛氏,生子一:权。 孚信公(瓒公幼子) 任尚书令。孺人邱氏,生子一:忠。 俞公(珮公之子) 字子行,妣夏氏,生子四:苾、萱、董、荣。 孚勇公(理公之子) 官刺史,孺人何氏,生子一:承彦。
第九十七世 禾公(懋公之子) 琬公(孚德公之子) 字子琰,自幼聪明超群,建和元年正月朔日,蚀京师不见,祖琼,以闻,状太后问所蚀,多少,琼未能对,琬在 傍曰:“何不言日蚀之余如月之初。” 琼大惊,即以其言应之,后徵为豫州牧,削平贼寇,威声大振,加光禄大夫,封关内侯,复封阳泉卿侯, 因王久谋诛董卓被害。夫人李氏、吴氏俱葬里田居,生子二:侃、伸。 竟公(孚仁公长子) 字复初,因魏纂汉,筑庐守父母坟六年,隐居不屈于魏。妣李氏,生子二:戚、武。 盖公(孚仁公次子) 字公复,居陵零,赤壁鏖兵,计献苦肉,连船破曹,功居第一,加偏将军,为江左虎臣。 意公(孚仁公三子) 字行复。 音公(孚仁公幼子) 字健复。 奎公(孚义公之子) 秉性忠耿,官为汉朝将相,同马腾谋诛曹操,事露受害。 连公(孚礼公之子) 字继甫,为蜀吏部尚书。宜人曹氏,生子一:威。 权公(孚智公之子) 字公衡,居巴西阆中,官蜀车骑将军,先主被吴败,公在江比,道绝不得还,率众降魏,有司请收公妻子,先主 曰:“孤负权,非权负孤也。”待之如初,魏主丕谓公曰:“君欲追从陈韩。”即对曰:“臣受刘主殊遇之恩,降吴不可还蜀,无蹃是以归命日,败军 之将免死为辛。”丕善之,拜征南将军。 忠公(孚信公之子) 字汉升,居阳南,蜀汉昭烈,南定诸郡,委公赞焉。后从入蜀,每先登陷阵,勇冠三军,击斩夏侯渊于定军山, 以功赐爵关内侯,昭烈帝即位,封五虎将军,公其一也。 苾公(俞公长子) 任成都太守,因家焉。西晋武帝咸宁间,擢尚书。恭人吴氏,生子一:泓。 萱公(俞公次子) 任尚书,奉使卒赠大尉。 董公(俞公三子) 任何南尹。 荣公(俞公幼子) 任京兆尹。 承彦公(勇公之子) 居沔阳名士谓诸葛亮曰:闻君择妇家有丑女,才堪相配,孔明许婚,即载送归,谚云,孔明择妇,正得承彦之女云。
第九十八世 侃公(琬公长子) 隐居不仕。 伸公(琬公幼子) 隐居不仕。 戚公(竟公长子) 字习礼,妣江氏,生子一:靖。 武公(竟公幼子) 字习恭。 威公(连公之子) 字习仪,西晋怀帝封江夏郡公,作流芳图。宜人桂氏,生子一:竢。 泓公(苾公之子) 字习俨,博通经史,尤明易理,赋性忠勤,善天文。怀帝永嘉之乱,与渤海高瞻,避地幽州,后石季龙攻煌,煌将走辽东,公曰:贼有败气,不必忧也,不过二日必当奔溃,宜严勤士马追击之,煌曰:今寇盛,如此卿言必走者,孤未敢信,公曰:陛下言盛者人事耳,臣言必走者,天时也,胡足为疑。及期季龙果遂去,煌益奇之,愈加敬礼。
第九十九世 靖公(戚公之子) 字立仁,封镇东将军。夫人余氏,生子二:材、楷。 椿公(竢公三子) 字尧臣,妣马氏,生子一,丕诚。 桂公(竢公幼子) 字楚臣。
第一百世 材公(靖公长子) 妣李氏,生子一:丕诐。 楷公(靖公次子) 妣孙氏,生子二:丕喧、丕谓。 梓公(俟公长子) 妣江氏,生子一:丕咏。 槐公(俟公次子) 妣戈氏,生子一:丕识。 椿公(俟公三子) 字贲臣,妣马氏,生子一:丕诚。 桂公(俟公幼子) 字楚臣。
第一百零一世 丕诐公(材公之子) 妣胡氏。 丕谊公(楷公长子) 妣张氏。 丕谓公(楷公幼子) 妣萧氏 丕詠公(梓公之子) 官任安陵刺史。 丕识公(槐公之子) 官任江州刺史。 丕诚公(椿公之子) 官任雍州太守。恭人江氏,生子五:伯兴、孟兴、仲兴、叔兴、季兴。
第一百零二世 伯兴公(丕诚公长子) 字九赞,别号南松翁,官工部尚书。夫人乐氏,生二子:秉哲、秉懿。 孟兴公(丕诚公次子) 字九良,号南苍,官任河南尹。妣吴氏,生子一:端。 仲兴公(丕诚公三子) 字九和。 叔兴公(丕诚公四子) 字九顺。 季兴公(丕诚公幼子) 字九经。
第一百零三世 秉哲公(伯兴公长子) 妣陶氏,生子二:簾、庶。 秉懿公(伯兴公幼子) 妣孟氏。 端公(孟兴公之子) 为福州御史,寓建阳,思念父母立一亭,名曰考亭,后宋朱熹卜居其故。
第一百零四世 簾公(秉哲公长子) 字禹茂。妣石氏,生子三:仕甫、逸甫、闾甫。 庶公(秉哲公幼子) 官禹蔼。妣桂氏,生子三。
第一百零五世 仕甫公(簾公长子) 名章,妣吴氏,生子二:聪,霁。 逸甫公(簾公次子) 名休,妣胡氏,生子五。 闾甫公(簾公幼子) 名应,官刺史。孺人夏氏,生子一:开。
第一百零六世 聪公(仕甫公长子) 字志明,博通经史,古学渊源,官授吴郡刺史。孺人危氏,生子三:正权、康叔、文叔。 霁公(仕甫公幼子) 字志贤,妣胡氏,生子一。 开公(闾甫公之子) 字志圣,妣钱氏,生子三。
第一百零七世 正叔公(聪公长子) 名顺,官任北海丞。孺人徐氏,生子一:璞。 康叔公(聪公次子) 名嘉,封宣义侯,妣唐氏。 文叔公(聪公幼子) 名景,勅赐御制家谱流芳图。夫人毛氏,生子二:瑶、魁。
第一百零八世 璞公(正叔公之子) 字德温,梁大通中登进士第,任校书郎,自号雾居子,著文集十卷传于世。宜人卜氏,生子一:滔。 瑶公(文叔公长子) 字廷璧,官中书舍人。孺人窦氏,生子三:潜、浩、赞。 魁公(正叔公幼子) 字廷玺,妣文氏,生子一:江。
第一百零九世 滔公(璞公之子) 字文江,文帝初登进士第,光大中除国子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官充威武节度使,王审知据有全闽, 乃终身秉节公规正有力焉,唐社既屋,遂不复西,其文字亦仅见于闽南论居莆郡,以公为文章作祖,行集十五卷著,泉山秀句三十卷。 潜公(瑶公长子) 名志,字巨渊,号云川。妣鄢氏,生子一,桓。 浩公(瑶公次子) 字巨源,号云泉,官中书舍人。孺人孙氏,生子四:诏、顺、纯、豫。 赞公(瑶公幼子) 官巨滨,号云江,居夏口。 江公(魁公之子) 未详
第一百一十世 桓公(潜公之子) 母丧,庐墓三年有芝草产于墓侧,其后未详。 诏公(浩公长子) 字自然,官至尚书。恭人刘氏,继桂氏,生子三:轮、辇、辐。 顺公(浩公次子) 字自谦,妣杨氏。 纯公(浩公三子) 字自成,妣郭氏。 豫公(浩公幼子) 字自安,官任永丰县尉。孺人张氏。
第一百一十一世 轮公(诏公长子) 字子辙,妣寇氏,继院氏,生子二。 辇公(诏公次子) 字子轼,妣赵氏,继孙氏,生子五:惠文、仲文、孔文、太文、时文。 辐公(诏公幼子) 字子轩,妣司马氏,生子一:远,居黄州。
第一百一十二世 惠文公(辇公长子) 名义,号芸窻,妣熊氏。 仲文公(辇公次子) 号北窻,妣柳氏。 孔文公(辇公三子) 号南窻,妣龚氏,生子一:庆宣。 太文公(辇公四子) 号竹窻,妣郭氏。 时文公(辇公幼子) 名梅,号松窻,唐官司为徵仕郎。孺人上官氏,继宁氏。生子四:庆宜,膺、庆举、庆嘉。
第一百一十三世 庆宣公(孔文公之子) 号幽谷,官御史中丞。恭人任氏,生子一:政。 庆宜公(时文公长子) 号繡谷,妣汤氏。 膺公(时文公次子) 名惟淡,字庆肇,号金谷。官至吏部侍郎。公自光州之固始入闽,徙居邵武地名平洒家焉, 以五经课子,显名于世,号曰五经先生。夫人曹氏,生子三:皓、盛、桂。 庆举公(时文公三子) 号文谷,居武昌。妣谢氏,生子一,晟。 庆嘉公(时文公幼子) 号芳谷,居武昌。妣傅氏,生子一,损。
第一百一十四世 政公(庆宜公之子) 赠朔方节度使,居西蜀成都忠义里。 皓公(膺公长子) 字太平,官为翰林学士,享寿七十八,葬平洒凤尾。夫人蒋氏,享寿八十一,葬平洒重田坎磨盘墩龟形, 生子二:任、福。 盛公(膺公次子) 字太荣,妣彭氏,生子一:鼎。 桂公(膺公幼子) 字太善,妣邱氏。 晟公(庆举公之子) 官散骑常侍,盗贼四起,寇独戒曰,无犯黄公境,江东名士多伊之,其里号曰措太营居郢。 损公(庆嘉公之子) 字益之,迁广东。
第一百一十五世 任公(皓公长子) 字明智,官至太守,年六十四,葬平洒屋背后龙,背有石碑向田垅,坐乾巽兼亥已。恭人包氏,继张氏, 二妣合葬于东路金家窠,立有碑。生子三:锡、镒、鍊。 福公(皓公幼子) 字明礼,妣王氏,生子一:宪工,转居江夏。 鼎公(盛公之子) 字明义,妣孙氏,夫妇居黄州。
第一百一十六世 锡公(任公长子) 字禹器,生于唐武宗会昌五年乙丑八月初二日寅时,梁太祖朝授邵武千户,后唐明宗赠尚书,公自平 洒又卜处郡之南乡禾坪,中林木荫郁郁,有鹳鸟百千巢于其上,因名曰鹳薮家焉,卒于后梁永帝贞明三年丁丑五月二十日酉时,享寿 七十三,葬黄家林旧茔,峭山公坟上穴。恭人李氏,生于唐宣宗大中元年丁卯正月十七日卯时,卒于后梁太祖开平二年戊辰十月初七 日,享寿六十二,葬禾坪旧墟街后眠羊形,二妣共墓。继妣张氏,生于唐宣宗大中十一年丁丑三月廿五日申时,卒于后梁太祖乾化二 年壬申十一月初一日,享年五十六,葬于李氏仝坟。生子五:峭山、义山、德山、海山、岱山。 镒公(任公次子) 字禹鼎,妣樊氏,生子二。 鍊公(任公幼子) 字禹金,妣李氏,生子一。
第一百一十七世 峭山公(锡公长子) 名岳,字仁静,号青冈,后唐庄宗徵为工部侍郎,公生于唐懿宗咸通十四年癸巳四月十五日戌时,卒于后周太祖广顺三年癸丑十一月初十日巳时,享寿八十有二,卜葬鹳薮黄家林旧茔坐向。夫人上官氏,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二年辛卯十月二十八日子时,卒于后汉高祖天福元年丁未四月二十三日未时,享寿七十有六,葬黎舍觉辉寺后天池塘,立有碑,生子七:和、梅、荀、盖、楚、龟、洋。吴氏夫人生于唐僖宗乾符五年戊戌七月初六日酉时,卒于后周世宗显德元年甲寅三月三十日子时,享寿七十有八,葬大鼠纲,大墓有碑,生子七:政、化、衢、庐、福、林、塘。郑氏夫人生于唐僖宗广明元年庚子七月初五日丑时,卒于宋太祖建隆二年辛酉十月初二日卯时,享寿八十有三,葬官济庵牛栏窠,有碑。生子七:发、潭、城、延、久、井、层。公三妻二十一子,各夫人留长子侍奉晨昏,其十八子散处就地命名安居,俱有谱牒及诗文行录,比而合者皆其苗裔也,事载行实录。 义山公(锡公次子) 生于唐僖宗乾符三年丙申四月初八日午时,妣程氏。 德山公(锡公三子) 生于唐僖宗中和二年壬寅五月初五日午时,妣吴氏。 海山公(锡公四子) 生于唐僖宗光启二年丙午二月三十日卯时,妣周氏。 岱山公(锡公幼子) 生于唐昭宗大顺二年辛亥十二月二十九日子时,妣官氏。
第一百一十八世 和公(峭山公长子) 字肇基,生于唐昭宗大顺二年辛亥正月十七日卯时。妣张氏,生殁缺,葬南庄,生子一:震。继妣丁氏, 生于唐昭宗景福二年癸丑三月二十日子时,生子四:文贵、文茂、文彬、文锦。居禾坪下城堡。 梅公(峭山公次子) 生于唐昭宗景福二年癸丑八月初二日寅时。妣汪氏,生于唐乾宁三年丙辰六月二十日辰时,生子五:念六、念七、 念八、念九、念十,居泰宁县梅口。 荀公(峭山公三子) 生于唐昭宗乾宁三年丙辰七月初三日丑时,宋兴国八年试六合成家赋,登进士第三十七名,官大司徒。妣李氏, 生于光化三年庚申四月二十四日子时,生子三:庚一、庚二、庚三,居泰宁县长兴上高堡上荀。 盖公(峭山公四子) 生于唐昭宗天复二年壬戌六月二十七日亥时。妣白氏,生殁缺,葬禾坪山。继妣马氏,生于后梁太祖开平二年戊 辰九月初十日丑时。副妣严氏,生于后梁太祖乾化二年壬申正月二十八日子时。生子九:立祖、建祖、承祖、受祖、益祖、宣祖、人祖、厚 祖、德祖,居邵武四十一都盖竹。 楚公(峭山公五子) 生于后梁太祖开平三年己巳十一月初一日午时。妣韩氏,生于开平二年戊辰十二月二十七日子时。生子四:丙一、 丙二、丙三、丙四,居建宁县楚上黄坊。 龟公(峭山公六子) 生于后梁太祖永帝三年癸酉九月十五日卯时。妣郑氏,生于贞明二年丙子八月十九日辰时,生子二:长兰、庚一, 居将乐县上龟洋。 洋公(峭山公七子) 生于后梁太祖贞明二年丙子七月十七日午时。妣刘氏,生于贞明五年己卯三月二十六日巳时,生子三,千一、千四、 千六,居沙溪黄洋岩前。 政公(峭山公八子) 字有恒,生于后梁太祖乾化元年辛未二月二十九日辰时,宋兴国八年试六合成家,赋登进士第一百七十名,官至 司空。妣张氏,生于贞明四年戊寅六月初一日亥时,卒于宋雍熙四年丁亥,葬大鼠網枫树下。生子一:何泰,字括如,葬黎舍天池塘,娶 上官氏,葬捐竹塘,生子三:宥、丰、和贵,居禾坪竹粟下。 化公(峭山公九子) 生于后梁太祖末帝三年癸酉正月十一日午时。妣尤氏,生于贞明元年乙亥三月初三日丑时。生子三:万四郎迪、 万五郎道、万六郎逵,居汀州宁化县。 衢公(峭山公十子) 生于后梁永帝贞明元年乙亥二月二十一日卯时。妣汪氏,生于贞明六年庚辰四月十六日子时。生子三:十一、廿一、 三二,居泰宁县永兴上下衢。 庐公(峭山公十一子) 生于后梁末帝贞明五年己卯七月初九日子时。妣上官氏,生于龙德二年壬午九月十九日酉时。继妣宁氏,生于 后唐庄宗元年癸未五月初六日卯时。生子四:宣卿、正卿、祥卿、廷卿,居建宁县庐田安吉坊。 福公(峭山公十二子) 生于后梁永帝龙德元年辛巳八月十五日午时。妣万氏,生于后唐庄宗三年乙酉九月三十日寅时。生子三:庆五、 次六、三七,居福州闽清县细村。 林公(峭山公十三子) 生于后唐庄宗元年癸未二月初二日酉时。妣朱氏,生于后唐明宗天成二年丁亥八月初九日卯时。生子二:成生、 见生,居泰宁县梅林高公桥,后移居朱口。 塘公(峭山公十四子) 原名东,字旭升,生于后唐庄宗三年乙酉十月二十八日丑时。妣郑氏,生于后唐明宗长兴三年壬辰七月初七日 子时。生子五:戊一、辛一、壬一、大一、小一,居建宁县开山堡石塘。 发公(峭山公十五子) 名发祥,生于唐昭宗光化三年庚申四月三十日申时,殁于宋雍熙元年甲申十月十六日丑时。妣上官氏,生于天 祐二年乙丑九月初二日亥时,殁缺,夫妇合葬小鼠纲。生子二:恂、茂。恂,官参知政事,娶上官氏,生子二:笃生、英生。茂,官湖南县尉, 娶张氏,生子一:华生,居禾坪坎头。 潭公(峭山公十六子) 生于唐昭宗天复三年癸亥九月二十三日卯时。妣韩氏,生于后梁太祖开平四年庚午二月初二日子时,生子四:佑、 倬、俶、俊,居将乐县黄潭。 城公(峭山公十七子) 生于后梁太祖开平元年丁卯四月初一日巳时。妣朱氏,生于乾化元年辛未正月初三日卯时。生子三:绍祖、兴祖、 敏祖,居新城石塘,后迁平溪。 延公(峭山公十八子) 生于后梁永帝贞明四年戊寅九月十一日戌时。妣王氏,生于后唐庄宗元年癸未十二月二十九日亥时。生子二: 玉汝、玉标,居延平津口。 允公(峭山公十九子) 生于后梁永帝龙德二年壬午十月二十七日戌时。妣龚氏,生于后唐明宗长兴二年辛卯九月初九日卯时。生子一: 元四,居建宁县允盛堡毛坊。 井公(峭山公长二十子) 生于后唐明宗天成三年戊子四月二十四日辰时。仕宋,坐升朝烈大夫,官至刑部尚书。钦赐铁简上赞。夫人李氏 ,生于后唐明宗长兴三年壬辰七月初七日申时,生子五:大成、大全、大同、大忠、大用,居南丰龙井乡双井头。 层公(峭山公二十一子) 生于后唐明宗长兴元年庚寅十一月十八日酉时。妣魏氏,生于长兴四年癸巳十一月十九日申时。生子二:裕功、 裕万,居延平府黄层口。
凡属二十一公支下散于各省府州县子孙,实系谁公所出者,各祖其祖脉络分明,支修可也。录自《禾坪黄氏大成宗谱》卷三编者按:《禾坪黄氏大成宗谱》于光绪己丑年重修,由福建省邵武、光泽、建宁、建阳等县和江西省建昌、黎川、南城、上饶等县裔孙合族编修。分为卷一、卷二、卷三,共三本,共编印数百部,其中福建省发谱107部,江西、浙江等省发谱也有百余部,在当时跨省、跨县联合修谱实属罕见,可见当时峭公裔孙族众且尊祖敬祖情浓,参与编修者学历都在举人以上,还有知县以上官方人士撰写序文,可见该谱之权威性,可信度极高
--------------
黄道周(1585-1646),明学者,书画家。字幼平。漳浦(今属福建)人。曾在铜山孤岛石室中读书,固号石斋。天启进士。崇祯时任右中允,以上疏指斥臣杨嗣昌等,被谪戍广西,南明弘光帝时为礼部尚书。弘光政权失败。又与郑芝龙等在福建拥立隆武帝,后往江西征兵,至婺为清兵所俘,被杀于南京。普书、峭厉方劲,别具面目。亦能画山水、松石。著有《易象正义》、《孝经集传》、《石斋集》等。
一世:峭山公
二世:化公,生三子:道、迪、逵
三世:道公,生二子:文、武
四世:文公,生二子:省察、观察
五世:省察公,生二子:春、秋
六世:春公,生二子:仁、义
七世:仁公,生二子:方龙(潜善)、云明(潜厚)
八世:潜善公,生九子:久昌、久隆、久茂、久盛、久美、久养、久安、久康、久兴
九世:久盛公,生六子:廷、朝、通、达、选、元
十世:朝公,生一子:荣
十一世:荣公:生三子:俊、漳、清
十二世:漳公:生四子:钦著、季良、行简、茂先
十三世:季良公:生三子:世俊(永远)、世杰(永叟)、世达(永锡)
十四世:永远公(世俊),生二子:金国、金义
十五世:金义公,生一子:敦基
十六世:敦基公,生二子:沐祖、沐宗
十七世:沐宗公,生一子:庞德
十八世:庞德公,字启袷,生四子:廷存、廷贵、廷尧、廷美
十九世:廷尧公,生三子:宗敏、宗哲、宗德
二十世:宗德公,生一子:世懋
二十一世:世懋公,生四子:孟春、仲春、季春、复春
二十二世:季春公,字嘉卿,号青原,生二子:道琛、道周
二十三世:道周公,字幼玄,号石斋,生四子:麂(字子中)、?(字子成)、麖(字子和)、麙(字子平)
--------------
宋  
1、黄荀:宋大司徒,字惟桥,邵武人,迁居福建泰宁县,黄峭之子。宋太平兴国九年(公元984年)荣登进士,官至大司徒。苏辙题词赞云:“公貌创古,公心创纯;乐善不倦,永绥天命。”  
2、黄政:宋大司空。字惟柱,生居福建邵武县禾坪,唐朝黄峭之子,荣登进士,太平兴国八年(公元893年)官至大司空。高士坊姚枢题词赞:“先生之德,毓秀会灵;虫斯衍庆,麟趾振振。”  
3、黄潜善:字茂和,宋代人,福建邵武黄峭山的第八代孙,福建宁化县龙上里青草湖大黄家地黄仁的长子,生于北宋大观元年丁亥(1107年),宣和六年(1124年)18岁,中徽宗甲辰科进士,授官筠州(治所在今江西高安)通判,高宗时,曾任左、右仆射,因受诬陷,数度受贬,由首辅贬为刺史,由刺史贬为百姓,最后贬为岭南戍卒。到南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才起复梅州刺史并录一子,壬寅(1183年)8月中旬,卒于梅州程乡任所,享寿76岁。  
4、黄公绍:宋词人,音韵、训诂学家。字直翁,昭武(今福建邵武)人。宋度宗咸淳元年(公元1265年)进士,入元不仕。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以前编成《古今韵会》,简称《韵会》。此书资料丰富,是集宋元以前的字书、韵书之大成的著作。同时人熊忠,因其卷帙浩繁,于是删繁举要,补收阙遗,改编成《古今韵会举要》。《古今韵会》原书,已不传,另有《在轩集》。
元  
1、黄镇成:(公元1287—1362年),元诗人,邵武人,字元镇,屡试不第,历游南北,足迹遍及楚汉燕赵齐鲁地,后浮海而返,隐居故乡,从事著述。著有《秋声集》四卷,其诗多描写山水田园风光,艺术成就较高,风格声韵,近唐代刘长卿。《城西纪事》、《五月调兵赴绥阳》等诗,曾接触人民疾苦,但不够充实,其艺术成就较高,山水诗如《东阳道中》等比较著名,“出谷苍烟薄,穿林白日斜。前村乌柏熟,疑是旱梅花”等句为人称颂。  
2、黄清老:字子肃,性颖司,五岁日记数千言,少长从先生游,经旨无不通贯。泰定三年(公元1327年),浙江乡试第一。明年登李黻榜进士,授翰林典籍。寻迁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国史院编修,预纂修《英宗、明宗实录》。转湖广儒学提举,一时名公卿多遣子弟受业,四方之士有不远千里而至者。为文雅典,诗有盛唐风,学者称“樵水先生”。有《樵水集》、《春秋经旨》、《四书一贯》等编。
明  
1、黄道周:(公元1585—1646)字幼玄,漳浦人。天启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为经筵展书官。曾三疏救故相。历数朝延之利弊,用人之得失。皇上不理采。道周遂以病请求休养,皇上不许。道周学贯古今,所至学者云集铜山,在孤鸟中有石室,道周自幼坐卧其中,故学者称为石斋先生。他精通天文历数、皇极诸书,所著《易象》正三易洞玑及太函经。学者当年不能通其说,而道周用经推验治乱,殁后家人得其小册子,自谓终于丙戍年六十二,始信其能知未来了。  
2、黄奇遇:字享臣,号平斋,揭阳人。少以文章知名,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举人,登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进士,四年授固宏令。  3、黄士俊:顺德(今广东顺德)人,明思宗宰相,京试进士第一名(状元),初为修撰,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历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傅、户部尚书。
清  
1、黄慎:(公元1687—1770?)原名盛,字公懋、恭寿,号瘿瓢山人,东海布衣,宁化人,清初著名画家。  
2、黄仁勇:(公元1762—1817年)字智斋,学名良越,广东海阳县(今潮安县)人。乾隆壬子岁(公元1792年)中武举人。嘉庆丙辰岁(公元1796年)登武进士,殿试时钦点为武状元,授头等侍卫。后任福建金门镇中军游击。  
3、黄爵滋:(公元1793—1853年)清末江西宜黄人。字德成,号树斋。道光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至鸿胪寺卿,刑部侍郎。道光初,与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提倡经世之学,主张刷新吏治,整治海防。鸦片战争开始,调刑部右侍郎,两次赴福建视察海防。奏邓廷侦在厦门屡挫英军战绩,主张速复定海,加紧奋战,抗御英人入侵。为敦促清廷抗英,进《海防图》。1842年丁父忧去官。工诗文,善交游,倡议禁烟,始终主战,为当时名流所推重。著有《黄少司寇奏疏》、《仙屏书屋诗录》、《仙屏书屋文录》、《戊申楚游草》等。
-------------
唐工部侍郎黄峭山
黄峭山,(公元872-953),讳岳,字仁静,号青岗,建昌府永城县禾坪里人(今邵武市和平镇)。 唐大顺年间(公元890年),建昌府旱涝灾害不断,永城县下乡(现邵南的几个乡镇),更是旱灾加虫灾,使庄稼颗粒无收,一些不法之徒趁灾作乱,打家劫舍,人民深受其苦。百姓希望有官兵来弹压不法之徒,以促进地方安定。但左等右等都等不到官府出面治安,正值年青的黄峭山挺身而出,拿出自家的积贮,聚合乡亲,自发地建立地方自卫组织,剪除盗贼,安抚灾民。他的举动得到群众的纷纷响应,他的义举也得到唐将李克用的赏识,并把黄峭山招为军校,他的才干与骁勇,很快脱颖而出,当上了千户长,封了千户侯。在李克用的麾下,征南战北。唐乾宁二年(公元895年),临汾节度使王行瑜,陇西节度使李茂祯,陕西节度使秦宗汉先后叛乱,李克用受命领兵讨伐。黄峭山内佐帷屋,外戎沙场,协助李克用打败王行瑜和李茂祯,后升管江浙两广军务。乾宁三年,李茂祯 叛军再起,宰相崔胤勾结朱温,朱温进入长安,尽除宦官,将宫室焚毁,并挟持唐昭宗李晔出走华州,黄峭山再次辅佐李克用挫败李茂祯,解救长安。在昭宗返宫后,封李克用为陇西郡王,封黄峭山为工部侍郎。不久,朱温的势力成为中原最大的力量。朱温为了篡夺唐朝江山,利用职权,千方百计排齐忠于李家王朝的李克用及其部属,无耳心 地将韩建等人的罪恶,嫁祸黄峭山,昏君唐昭宗欲治李克用及黄峭山罪,黄峭山曾一度绝食,以死表示自己清白,后真象大白,黄峭山免于一灾。 唐末,唐王朝宦官弄权,内讧不断,唐光化元年(公元898年),宦官刘季述幽禁唐昭宗李晔,欲废其帝位而立太子李裕。天复元年(公元901年),韩全晦劫驾,逼昭宗到陕西风翔。天佑元年(904年),朱温毁掉长安城,又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接着杀了唐昭宗,立其亲信李木兄 为唐昭宣帝,即哀帝,既位于开封,改国号为梁。黄峭山对此十分痛心,但又无力挽救,才30多岁的他,只好在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愤然弃官,回到永城县禾坪故里。 黄峭山回到家乡不久,把报效国家的理想,化为为家乡人民做点事业的行动。他带头出资两千两纹银,动员乡亲献力献物,在禾坪小西门建起禾坪书院。书院建成后,广收学子,邀聘文儒秀士教授文章。为了解决贫困子弟入学问题,设立书院的院田,用田租来作为扶助贫困学生的基金。禾坪书院曾为邵南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和平之“文盛”打下基础。 黄峭山先后娶了三位夫人,各位夫人皆生七子,黄峭山共有二十一个儿子。在他八十寿辰的那年(公元951年),为了防止社会小人诬告黄家势大必造反等原因,决定各夫人留长子一人伺奉晨昏之外,其余十八子,每人分得“瓜子金”(碎银)一升、骏马一匹、族谱一帙,到外地去立业发展。临别时赠诗一首:“信马登程往异方,任寻胜地振纲常。足离此境非吾境,身在他乡即故乡。早暮莫忘亲嘱咐,春秋须荐祖蒸尝。漫云富贵由天定,三七男儿当自强”。十八个儿子带着黄峭山的嘱托,带着自信的希冀,催马扬鞭,任骏马东西南北奔驰,待马淋汗歇息之处,便是各自立业开基之地。当初,十八子外迁,近者有在泰宁、建宁、将乐、远者有闽西、江西、广东。尔后,其子子孙孙均仿效父辈们的分遣方法,逐步扩及到东南沿海各地,使黄峭山子孙遍及闽、赣、粤、台诸省和东南亚各国。其中有不少名人,仅在邵武,就有宋朝名人黄中美、黄永存、黄景声、黄通、黄公绍、黄德裕,元朝诗人黄清老。明代画家黄祥等。 后周周太祖广顺三年(公元953年)十月初十,八十二岁的黄峭山无病而终,下葬禾坪坎头黄家林。
宋左中大夫黄德裕
黄德裕,字仲益,世居邵武军永城县下乡旧市街,即今邵武市和平村。他是黄峭第十世孙。 黄德裕在二十岁那年,中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进士。黄德裕虽然才二十岁,但比较老成,其他进士授官一般为县尉,主簿之类的官,比较好的也只能授县同知。而黄德裕中进士后,就授江宁府(九江)湖口县知县(后人考证为闽侯县),不久又改任淮安县知县,三年后,又改任闽县知县。在闽县任职中,时遇台风肆虐,民房多毁,灾民无食无住,他亲临灾区,安抚灾民,召众挽灾,受使赞誉,被民称颂。县志载“方正有为”,任职尚未满,就升陕西凤翔府知府。
陕西凤翔地区,是唐宋开发较早的地区,也是官宦人家居住较多的地方,一些朝廷致仕返乡的遣老和士大夫氏族的后代,时有仗势欺人之事发生,百姓受欺,常敢怒不敢言,他了解到此事后,倡以荣禄后代读书守法,鼓励百姓善讼,对士族后人犯条,决不轻饶,并亲自审了好几起此类案件,从此,士族后代守法更新。
黄德裕的夫人高氏,高氏的姑丈,就是当时邵武榜眼上官均,上官均是北宋有名的御使,对黄德裕有约在先,当官必须清廉,为事必须公道,有枉法之私,必以罪加一等以劾。黄德裕为了维护自己清廉,在官场中处处谨慎,多处为官,皆有廉名。他与当时的徽州知州上官恢又是连襟,即黄德裕夫人的堂妹嫁给上官恢,他们两同是高家女婿,黄德裕听说上官恢治理徽州有方,把战争过后,满目疮痍的徽州很快恢复起来。他“虽为长,恢为后,却不耻以求治民之术”。在凤翔府,他也象上官恢一样,发布了许多有利发展生产的规约,组织军民发展生产,使民逐丰。黄德裕治理凤翔不仅政绩很突出,而且非常重视教育事业,用奖励的办法,鼓励士族阶层举办教育。他认为,一些士族家庭的后代,之所以不争气,就是因为接受文化教育太少了。当时凤翔地处陕西,西夏人正在崛起,夺去了宋朝大片土地,朝廷鼓励士族阶层的子女多多习武,多以武功给予封官,这样形成一个习惯,重武轻文,造成了一些士族子女不讲斯文。黄德裕认为必须以文垫武,要有文化作基础,更能发挥武生的作战指挥能力。一时,在凤翔地区能文能武的生员大量产生。朝廷得报,升黄德裕为鸿胪寺少卿,入朝当官,管理教育及文化方面的工作。
黄德裕在任鸿胪寺少卿时期,正是风流皇帝赵佶当政之日,赵佶不仅喜欢书法,还喜欢画画,爱召集文人墨客到宫中谈书法论丹青。黄德裕因此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文才,在鸿胪寺任职不久,又被诏为少保,给皇子皇孙们当教师,因此也官升左中大夫,后来又任职直秘阁,成为直秘阁修撰。
黄德裕晚年,没有历史资料可查,不知结果。其后人,元朝湖广提学黄清老,曾就黄德裕的晚年作过调查,也没有结论,只说黄家自黄德裕之后,成了儒学世家。即黄德裕的后人,有几个都任过州县教谕、训导等教育方面的官员。
邵武府和邵武县把黄德裕列为邵武的绩宦,即认为是比较有政绩的官员。但事迹纪载较少,以上黄德裕的事迹,多从外志,特别是凤翔县志中取得,其家谱记载也简单。黄德裕的史料,还有待于挖掘。
宋音韵诂学家黄公绍
黄公绍,字直翁,世居邵武军永城下乡和平里,为黄永存之孙,黄峭山第十三世孙。其父黄大昌,隐居不仕,著有《廉山语解》。黄公绍自幼受父影响,喜爱读书,研究诗文、经术。在南宋咸淳元年(公元1265年)中进士。
黄公绍中进士后,他文章功底好,受架阁馆事,即管官署贮存文牍案卷的库房官。宋代从朝廷三省六部到地方州府都有架阁库,查不到黄公绍时任什么级别的架阁官员,但必是七品以上。不久,宋亡,他弃官返籍,在今邵武市西边樵岚溪畔筑室研究诗文经术,常到故里和平居住。当时邵武人李南叔收录严羽的诗和评论文章成辑,出了一本集叫《沧浪吟》,黄公绍为这本书撰写序言,并向各界推荐,使这部名著,特别是《沧浪诗话》得以广泛流传,蜚声中外。
黄公绍在其室的中央自题有“在轩”二字,意思是,要以宋代名儒,崇安人胡安国“心要在腔子里”为格言,专心致志埋名治学。黄公绍博古通今,精通当时的“六书学,即指造字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六种原则之书,大约在元至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他以《说文》为本,参考宋、元以前的字书、韵书,撰成《古今韵会》一书,成为字韵训诂集大成的著作,这本书引证浩繁。后来他还与熊忠合编一书,叫《古今韵会举要》,也是当时被学术界认为非常有价值的韵书。
研究音韵训诂,只是黄公绍的一小部分工作,黄公绍的大量工作,还是编写各种著作。黄公绍的著作很多,可惜保存不妥,现丢失得仅存《在轩集》一卷,还有在《四库全书》中收入他的一些著作。在宋朝末,黄公绍的名声很大,他与资政殿大学士、御史中丞黄履的孙子黄伯思,被时人称作南宋“二黄”。黄伯思成名比黄公绍早得多,黄伯思是古文奇字鉴别家,经史、诸子、天文、地理、律历、卜筮之说的精论家,文物的考证家。他学问慕扬雄,诗文慕李白,文章慕柳宗元,因其祖父黄履在官场名声不怎么好,他拒绝黄履给他推恩补官,走学术之路。黄公绍与黄伯思虽是不同年代的人,但这两个邵武籍的人,爱好与兴趣,却非常接近。黄公绍自己认为,“有蹈伯思之辙而不由”,即自己不知不觉地与黄伯思走向相同。
黄公绍除了在考古,古文的鉴赏,天文地理方面研究之外,他还是个词人,他现收入《四库全书》的诗词有28首。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青玉案》。词是这样写的,上片为:“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下片:“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上片写的是身在深山溪边的游子,遥念家乡闺中停做针线的社日,看到双双飞燕面前是身影孤单。下片写游子长期流浪在外,春衫已破,泪痕带满,却还不知归期。末尾接连三个“无人”,点出不仅赏花,饮酒都无心情,甚至醉了也得不到照顾。将孤身在外的羁旅凄凉情景娓娓道出,可以说是“语淡而情浓,事浅而言深。游子此时凄惨孑立,向人倾诉一腔血泪,后人贺裳认为词中之妙,妙就妙在“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黄公绍当时也不知处在何种处境,而写下这首游子名词。
元朝统治者为了统治中国,把中华民族分为四等公民,即蒙人、色目人、北方汉人、南方汉人。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造成此起彼伏的起义,元朝统治者如坐火山。后来元朝决定以汉人治汉,蒙军南下俘虏了名儒赵复,赵复向蒙人献出程朱理学著作八千余卷,并介绍宋朝是怎样以程朱理学来统治人民的,蒙人中那些理学精通者,后来都成了要臣。赵复还向蒙人推荐一大批宋朝旧臣及有作为的文人,其中就有黄公绍。但黄公绍不愿出山为官,后蒙人使用各种高压手段来压黄公绍,包括要烧毁其在轩书室。黄公绍最后不得不离开邵武樵岚溪边的《在轩》,不知所终。也有人说,他是被咸淳元年同乡同榜进士危彻孙(即危昭德之子)请走,两个邵武和平人在一起度晚年。但无实据。
黄公绍的处世为人,得到当时士大夫及一些官员的崇敬。黄公绍在邵武筑在轩书室时,常有州、军官员来访,邵武知军叶菜钦佩黄公绍为人,还为在轩书室写了铭记,可惜在轩室和铭记皆被元兵毁,没有保留下来。黄公绍离开在轩后,有遗稿,黄公绍对此事自述曰:淳礻右 壬子之岁,平岩叶先生来知军事,公绍幸得民事太守,先生见守请教,尝对公绍曰:“读书须要自家以身体验,方见得真,不可只作一场活着”。宝礻右 戊午冬,再见先生于三门里第,再问公绍曰:“别后体验得何如”?公绍对曰:“尝读胡文定公语,心要在腔子里,自觉有警,因作小轩名曰“在轩”,山翁先生为轩书画,友人吴升记之。绍愿得先生一言座右,庶以朝夕观省。先生许诺,明年,以铭来教,奉似至宝,弗放失坠。即刻石龛壁间,后二十年,为兵毁,自谓不可复得矣。今丙戌冬,偶于残编中得之,惊喜不啻。嗟吾老之荒落,严师之训 犹存。是用装褫珍藏,并收吴君之记于右,以见故友之思云”。 邵武人吴升记载“在轩”曰:余里中交游不出四五家,樵溪东流似练,莲花诸峰如屏障列其前者,直翁之衆也。竹门其旁,倚松作屋,古木修篁前后蔽亏者,在轩也。幽致雅韵,居然与其称。余嘉而爱之,因谓翁曰:居何在?曰:先儒有言,心要在腔子里,此吾所以志也,子盍记诸。
余惟人心易动而神难安,思虑一发,翕忽变幻,瞬息千里,方寸之地其在之时少矣!《传》曰: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耳、目、口、鼻于人至近而犹若是,况于其他?翁之名此轩也,其知所以用力矣,尚何待于言乎?抑余每过在轩,必自轩外问曰:“主人在乎?曰“在”。或他出,则曰:“否”。余于是悟“在”之为义,心一主人也,轩一腔子也。因以复直翁。
黄公绍的自述及吴升的记载,道出了黄公绍在邵武在轩的生活治学情况,也是因为有了叶菜的铭和吴升的记,黄公绍的名声更加远播,明清之后,有人就黄公绍“心要在腔子里”这句话,发表了许多论文,成为治学格言。
元湖广提学黄清老
黄清老,字子肃,又称樵水先生,世居邵武路和平里,为黄峭第十六世孙。黄清老自幼天资颖悟,五岁能日记数言,七岁会写文章,青年时好学而不倦,把乡间藏书借个遍,并虚心向乡里的先贤学习,立志要以黄中美、黄德裕为榜样,做个光宗耀祖之人。黄清老年轻时曾受业于乡处士严斗岩门下,深得老师的推重。当时一般读书人都热衷于入仕做官,而黄清老却笃志励学。学会做正直之人,做正经之事。他写得一手好诗词,好文章,被传到路道,部使特地要会见黄清老,会见后部使认为,黄清老确有真才实学,是个难得人才,不久被任为建阳县学官。在建阳县任学官时,致力治学,深受门生的爱戴。后又调任三山书院山长,他却婉言辞退,回到禾坪。回家后,很多乡里的人,要其接受子弟,并有许多应酬。不久,他带着大批的书籍,隐身邵武的福山寺翠微阁,以读书为乐,研究古代之经史、诸子、诗词等。
元朝统治者,刚立朝时,官员多是由人荐举而入仕,后又仿效唐宋,搞科举取士。但在黄清老那个年代,福建省只是路,不是道,行中书省只设在道,福建、浙江合为一个行中书省,行中书省府设在浙江。朝廷要举行科举,乡试要到浙江去试,当时大家都认为黄清老学问富车,他可以去考举人。果然,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黄清老到浙江参加乡试,果然名列第一。第二年参加会试,即礼部试,又以优登进士第。在元朝,要中一名进士,可不能与宋朝比,可以说是难上难,元朝统治中国九十七年,邵武才出了三名进士,黄清老为第二人(第一人为龚谷,第三人为龚彦),足见黄清老文才出众。
在元朝,既使是中了进士,朝廷也不可能给安排要职。黄清老中进士后,给他的授职只是翰林院典籍官。后来任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在任国史院编修官时,有幸参与《英宗、明宗实录》一书的修撰,从此,地位得到提高。由于黄清老的文字功底厚,当时的朝廷诏令,祝册等文,多出自他手,可以说是朝中的大手笔,成为一时红人。
元统初(约公元1333年),黄清老觉得伴君如伴虎,稍有闪失,就要丢掉性命,一心想到地方任个“逍遥官,当个既责任又不重大,又可以发挥自已专长的官。果然,朝廷调他任湖广行中书省的儒学提举,即行中书省的教育主管。他在儒学提举中,是个非常称职的官,他提倡循循善诱,激掖后进,使许多弟子学业激进。一时许多名门贵卿争送子弟投其门下,并且受业多有成就。朝廷的许多臣子,向皇上上疏,要求把黄清老调到国子监执教。但在至正八年(公元1384年),年才59岁的黄清老就去世,调国子监之事未成。
黄清老有诗集,名叫《樵水集》,是《樵川四家诗》的一家,他与黄镇成(邵武故县人)被后人并称“诗人二黄”。黄清老的文章诗词,被后人评为“为文题材多属题画咏花,应酬赠答,碑传题跋”之类。因当时属元朝,诗人不敢写其他方面的诗,怕有人借诗文而搞陷害。此外,黄清老还有《春秋经旨》、《四书一贯》等书集行世。
黄清老,因为在元朝当了官,邵武人曾一度把他列为不忠不孝之列,在乡贤祠里有黄镇成而无黄清老,在忠考祠里更没有他的位置,就连禾坪人在天符山修建奎楼,祀诗人严羽、黄镇成,而本和平人黄清老却不列其中。,有人提出在福山修建一个亭子叫听雨轩,以纪念黄清老,结果,也被人反对,没有修成。黄清老的业绩,主要是教育改革,使教育质量提高,为人所推崇,并没有什么过错,不给黄清老的乡贤以待,应当说是一种偏见。邵武人在能否给黄清老乡贤之争,一直到了清代,清初还是有人反对。清朝中叶,有人在熙春山修建秋声楼时,在亭里祀黄镇成,也把黄清老的牌位立在其中,黄清老的邵武名人地位,才得到承认。
黄清老的诗文,在邵武民间流传很广。特别是在福山,人们上到福山,就会自然尔然地想起黄清老的诗:“晨光海上来,云气升万壑。鸡呜落花中,残钟度城廓。庵僧戴星出,我自饭藜藿。宁知天地心,但有山水乐。书灯夜摇动,风露侵几阁。开扉得新月,欲掩见栖雀。烟霞暂相违,笔砚庶有托。但留松间雪,付与双白鹤。庭柯换故叶,林竹蜕新箨。何日芝草生,努舟赴前约”。
黄清老的书法也是比较出名的,在邵武民间曾有人收藏黄清老的书法,在和平和邵武的一些古民居中,还有人摸仿黄清老的手书而自赏。
宋大理寺丞黄通
黄通、字介夫,俗名黄德通,世居邵武军永城县和坪里北胜堡官坊圩,即现邵武和平镇坎头村。为黄峭之后裔。
黄通幼年在和坪书院就读,后入邵武军学就读,学业一直为学子佼佼者,登嘉礻右 二年(公元1057年)进士第。
登第后,先就任江西饶州(现鄱阳县)浮梁县主薄,后任澧县知县。黄通身长八尺,风韵潇洒,众传为异人。更为突出的是黄通文章诗词很出名,如有人写《元霄灯诗》曰:“谁将万斗金莲子,撒向皇都一夜开”。黄通还觉得不够壮丽,把元霄灯诗改成:“秦楼十二玉楼横,紫府千门夜不扃。疑是嫦娥弄春色、彩云移下一天星,”雄俊远比前诗出色。因为黄通的长相好,又加上诗文出名,人们都认为,他肯定是一个富贵之人。正当黄通在江西浮梁县任主薄时,当代大儒,名声遐迩的范仲淹,因被贬谪,从天章阁侍制被贬到饶州(现江西鄱阳)任知州,正好是黄通的顶头上司。范仲淹通晓六经,特别通晓《易》经,黄通对《易》也颇有研究,上天给他送来一位好老师。从此,黄通就拜在范仲淹门下,学习范仲淹的为人处事。当范仲淹后来的《岳阳楼记》行世之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儒家经典名句被广泛传播后,范仲淹的名字更加被人们传颂。黄通始终跟随范仲淹,自然也就成了范仲淹的门人。后来范仲淹又知延安府。他和韩琦两位名臣,向朝廷建议,在泾州开设帅府,协同几州军民,联合对付西夏入侵,得到朝廷允许。在泾州开设帅府时,范仲淹又把黄通调去当府僚。后来范仲淹任宰相,韩琦任副宰相时,俩人又联合推荐黄通为大理寺丞,即大理寺的第三把手,从地方官升为朝廷官。
范仲淹与黄通同朝为官,是在北宋宋仁宗后期。宋朝到了宋仁宗这一代,已从开始的上升时期走向衰退,其表现是朝内官僚机构重叠,各种荫官越来越多,有的官宦后代还没出生,就有荫官的爵位等在那里,刚一出生,就是什么郎,什么仕的,官员冗滥,官场腐败,激发了国内的许多矛盾,全国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西夏、契丹又不断侵地。加上朝廷在用人上频频失误,官员不是按阶递升,有的全凭皇帝好恶办事,使一些不法之徒,歪门得官把持朝政,把朝政搞得一塌糊涂。以范仲淹为首的一批官员,多次提出以整顿吏阶为中心的一系列改革,但又迟迟未被实施,到了仁宗后期,宋仁宋才在1043年任命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即宰相。范仲淹在杜衍,富弼,韩琦、欧阳修等人的支持下,提出了十项内容的“庆历新政”,黄通自然支持这一改革。但朝中反对派,特别是吕夷简等大臣,攻击范仲淹在朝中专权和私结朋党。宋仁宗又动摇起来,1044年,范仲淹就被排挤出朝廷,杜衍、富弼、韩琦、欧阳修也先后被罢官,黄通虽未被罢免,但也被划进党派之中。1069年,王安石又主持了变法,1085年又被中止,自从变法开始,朝廷中变法派和反对变法派的斗争,变成党派斗争。黄通跟着沉浮,大理寺的事也越来越加难做。今天罢的明天升,明天升的后天罢,论罪论律变成游戏。这样几经沉浮的黄通,厌恶官宦生活,后来要求弃官乞祠俸,回家养老。但也有人说,黄通是跟随范仲淹,坚持范仲淹的观点,认为“朝廷平日不讲究武备,敌军来时,却一味责令州官以死殉职,这是不对的,”对一些未能坚守的州县官未被判处死刑,而被反对派弹劾而落职。
黄通长期与范仲淹、欧阳修这些文人交往,回到故里,埋头研究起《易》经来。他通过老师范仲淹的指点,先后写成了《易义》一卷,《易集》三卷。他是邵武人研究易书最深刻的一位文人,后邑人也称其为“黄易通”、“黄德通”。后来的南宋宰相李纲,礼部尚书任希夷,翰林院学士、中大夫朱震等几位邵武的大官退职后,也都与黄通一样,研究起周易来。黄通的这两本易书,据说对后人研究周易,有很高的学术价值,邵武洪墩人,也是大儒何兑、何镐父子,对黄通的两本易书,评价很高,其父子后来也写了《易集传》、《易说》等书。由于黄通的两本易书在邵武等地流传,近水楼台先得月,人们对周易的研究,成为邵武的特有文化之一。自黄通后,除了以上几位宋朝人研究周易外,从元到清,邵武的文人拜读黄通的两本易书不断,先后有元朝诗人黄镇成,写了《周易通义》、李纲的后裔,元隐士李学逊,写了《易精解》,明朝进士沙米荣写了《易说》,清朝戊戌进士黄利通写了《周易解》,清朝人张文瑾写了《周易传解》。黄通的名声因此得到张扬。 后人评论说,黄通在官场是个大起大落人,而在经术研究上,却是一个越来越香之人。所以,邵武人不论黄通在官场上有那些政绩,也不去计较其官场上的是非功过。但却承认他研究周易时,有所建树,把他列为乡贤以礼。其子三人:仲成、仲贤、仲康皆成才。
宋朝议大夫黄中美
黄中美,字文昭,世居邵武永城县禾坪里旧市街,现邵武和平镇和平村,为黄峭山第九世孙。
黄中美的父亲黄蒙,字廷用,很年青时就去世,黄蒙去世时,黄中美才七岁,尚未启蒙。黄中美稍大后,很想读书,但他家很穷,买不起书,其哥哥黄中蚊也无法上学,他母亲给他闹得没有办法,只好去村中找读书人,借书来给黄中美读。没想到黄中美记性非常好,草率地看过一遍,他就能成诵不忘。她母亲很高兴,就决定让他去上学,借人书以读。就这样借别人的书,读完考秀才的课程。中了秀才后,有了书丁田租以享,才开始自己买书。结果乡试和会试,他都一次性成功,宋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他就中进士第。
黄中美是当时比较出名的神童,中进士后,就授真定府司理参军。真定府各县送上来的案件,他每宗都认真的复审,生怕冤枉一个好人,结果发现了不少有冤情的案件,纠正错案多起,受到好评。不久就任平乡知县,在知平乡县时,也善其职。但黄中美不知官场险恶,认为自己能干就行,结果以“不阿上官”而被罢职。
黄中美被罢职后,失去享禄,回到禾坪老家。仕途暂短,积蓄不多,他只知道读书,种田做生意都不会,只靠收田租撑生活,靠哥哥黄中蚊支度,一度落到“久之甚贫”地步。好在黄中美有神童之美誉,人们都在关心这位神童的去向,后又被朝廷调任镇西军节度推官。在任推官时,黄中美还是难改本性,节度使慢视僚属,而黄中美不为挠,“事有不可必庭辨之”,节度使每每愧屈,本来这是黄中美应尽之责,节度使却认为黄中美不近人情,处处刁难黄中美,黄中美无奈,乞调离。结果黄中美退出军界,改宣德郎,知卫县。
在卫县任知县时,有一百姓被人诬陷,罪当该死,黄中美通过调查,发现其冤,把这个百姓放了。卫县地处大河泛滥区,曾因大河决口而淹没房舍村庄,黄中美上任后,非常重视防洪问题,召集各乡护丁,对河道进行疏障,对河岸进行加固,结果,当大河决堤时,水淹数郡,而卫县独不扰。黄中美因功转奉议郎,任河北都转运司属官,不久,北京留守重其才,要求朝廷把黄中美调任真定府录事,回到他第一次任官的地方。
真定府地处河北,是时,河北连年灾荒,五谷不登,民多相聚为盗,而郡守没有特别的措施,只是和平常一样施政,黄中美非常担心,建议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黄中美没有通过郡守,就制定了一个应急方案,郡守不悦,黄中美乞调,不久移任信德府。
在信德府到任不几日,就有盗寇陷信德府,官吏多出降,黄中美誓死不降,有士兵挺刀胁黄中美降,中美仍泰然对之,后持刀士兵见同伙逃逸,也放过黄中美而怆逃。后宣抚奇其节,就安排黄中美暂管府事。
黄中美组织百姓,打扫战场,抚平疮痍,恢复生产生活,使民很快安定。黄中美把真定府制定的应急方案用在信德府上,结果取得很好的效果,百姓拥戴。在宋徽宗禅位给宋钦宗时,授黄中美朝议大夫,入朝当官。
在金国攻陷东京开封,虏去宋徽宗和宋钦宗,扶张邦昌为伪时,黄中美因感愤而身亡。归葬邵武铜青山下,朱熹为其撰墓志铭。
黄中美的儿子黄永存,绍兴二十四年也中进士,历官尚书郎军器监,后出任淮南转运副使,终正议大夫,父子皆授大夫,成为美谈。黄永存去世后,邵武人何澹为他写了墓志铭,铭中记载了黄蒙、黄中美的官职,并指明了为黄峭山长子正公之后(不是和公之后)。 黄中美从一个没钱买书的贫苦孩子,到朝议大夫,反映了当时禾坪的人文社会的历史,为后人所谈奇。被人崇为乡贤以祀。其父黄蒙,后朝廷也给赠个金紫光禄大夫。

云南提督黄武贤
黄武贤,峭山公第十代孙(化公第九世孙),又名琼林、字候光、谥泰崇,广东潮阳县直浦都厦林厦底村人(今关埠下底村人)。是晚清时期一位著名将领。兄弟四人,排行第二。年青时家境贫寒,务农兼箍桶为生。道光三十年应募从戎。奇谋善战,二十余年转战十余省,血战数百场,屡建功勋。荣获朝廷封赏,深受人民爱戴。咸丰三年赏换花翎副总兵。同治三年被召入京晋见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帝。受封建威将军,钦命甘肃西宁云南、临元挂印总兵。在职期间,为官清正,尽忠职守,治军有方。同治十一年又受慈禧太后赐金锁一个,黄袍一副,后提升为云南提督。同治四年中亚细亚浩罕国占领我天山南北,成立伪“哲德沙尔国”。同治十年,沙俄出兵强占伊犁。同治十三年,英军入侵新疆腹地,局势严重。光绪元年,黄公被召到新疆抗击侵略者,恰在此时,家中老母病逝。公还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顾不得奔丧,直赴前线。在左宗棠的指挥下,与刘锦棠带领清军,同敌人血战三年,收复乌鲁木齐、玛纳斯、土鲁番、托克逊及南疆等地,保卫了国土完整,维护民族尊严。因征战有功,晋升为一品建威将军。加封赐五代红顶花翎。光绪三年,重返云南任职,勤政爱民,教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深受当地人民爱戴。光绪五年,黄公次子陈宝在广州期间与布政司孙歧春大人之子孙宣荣,强抢渔女,毒打渔女之父致伤。黄公闻知,实地调查,弄清案情,秉公执法,批斩其子,大义灭亲。黄公年迈恩准全禄告老回家,熙养天年。离开云南之时人民夹道欢送,为其建祠纪念。返回桑梓,两袖清风,仍住三间旧屋,此事丁日昌大人甚为钦佩,面告方耀大人,共资款项建造府第。光绪十四年,建成“泰崇公祠”。黄公在家课儿孙勤习诗书,力于耕种,艰苦朴素。热心帮助南炮台第十八乡兴修水利,并制订公约,调解矛盾,增强团结;出面解决久悬未决的京北渡口权益,深受地方人民称颂。光绪二十四年仙逝。终年七十八岁。









Huynh 黄峭二十一子迁徙分布

黄峭二十一子迁徙分布
黄和,峭山长子,字维栋,名肇基。生於唐昭宗大顺二年(公元891年)辛亥正月十七日卯时,排行第一。官奉训大夫,居和平下城堡,后徙迁龙归为始祖,卒于天圣丁卯年十月初三日亥时,葬水口象形。夫人张氏生于乾礻右 年庚戍五月初十日已时,卒时间未考,葬南庄。生子一,震(大衍),继妣丁氏,生子四,文贵、文茂、文彬、文锦,广东阿婆,福建平和新修黄氏宗谱记载:再妣何氏、曹氏生子七;显达(恩贡生)志玄,宏基(刑部官),有恭、三友(县丞)、奇方、思明。  
黄梅,峭山次子,字维相,生於唐昭宗景福二年(公元893年)癸丑八月初二日寅时,排行第二。居泰宁县梅口,后迁江西,妣汪氏,生于唐乾宁三年丙辰六月二十日辰时,生子五:念六、念七、念八、念九、念十。河婆、平和宗谱记载:后娶周氏、蔡氏,生子四:文六郎(应恒)、文七郎(明范)、文八郎(诚初)、文九郎。(后裔多居福建泉州)。  
黄荀,峭山三子,字维桥,生於唐昭宗乾宁三年(公元896年)丙辰七月初三日丑时,排行第三,居泰宁县长兴上高堡上荀,宋兴国八年试六合成家赋赐进士第三十七名,官至大司徒。妣李氏生於光化三年庚申四月二十四日子时,生子三,庚一、庚二、庚三,河婆谱载:又娶吴氏,生子四,允帮(千一郎,官知府)、仁卿(千二郎,左府职)、兆达(千三郎,府学)、至琮(千四郎)。  
黄盖,峭山四子,字维林,名祺,又名金标。生於唐昭宗天复二年(公元902年)壬戊六月二十七日亥时,排行第五,居邵武四十一都盖竹。后迁南丰府,又迁河南开封府祥府县,官江表虎臣挂印大将军,妣白氏,生卒未详,葬中村大屋背。继妣胡氏,葬白云庵印匣山。副妣熊氏与胡氏同葬。严氏,生于梁太祖乾化二年壬申正月二十八日子时,共生子九:立祖、建祖、承祖、受祖、益祖、宣祖(居中标)、仁祖、厚祖、德祖(居横坑),河婆谱记述:再妣张氏生子:凤林、祥林。  
黄楚,峭山五子,字维松,生於后梁太祖开平三年(公元909年)己已十一月初一日午时,排行第八,居建宁县楚溪上堡上黄坊,迁陈留县,又迁湖广沙府善花县。妣韩氏,生于开平二年戊辰十二月二十七日子时,生四子:丙一,名惟庆;丙二,名元标,官知县;丙三,名怀玉;丙四,名起顺。河婆谱记述:再娶方氏、李氏、郑氏,生子未祥。  
黄龟,峭山六子,字维材,生於后梁太祖,末帝乾化三年(公元913年)癸酉九月十五日卯时,排行第十一,居将乐县上龟洋,妣郑氏,生于贞明二年丙子八月十九日辰时,生子二,长兰、庚一,河婆谱载:继妣邹氏、秦氏,生子三:崇芳、熙重、有俞。  
黄洋,峭山七子,字维坊,生於后梁太祖贞明二年(公元916年)丙子七月十七日午时,排行第十三,居沙溪黄洋严前。妣刘氏,生于贞明五年己卯三月二十六日已时,共生子三,千一(昭)、千四(其盛)、千六(庭轩)。河婆谱载:继娶唐氏、倪氏、卓氏,生子:千二(与)、千三(敏)、千五(肇明)。  
黄政,峭山八子,字维柱,名有恒,生于后梁太祖乾化元年(公元911年)辛未二月二十九日辰时,排行第九,居禾坪竹粟下,宋太平兴国八年试六合成家赋赐进士第一百七十一名,官司空。妣张氏,生于贞明四年戊寅六月初一日亥时,卒於宋雍熙四年,与夫同葬大鼠岗枫树下,妣张氏,生子一:何泰,何泰生三子:宵、丰、和贵。河婆谱载:继娶邹氏、罗氏、余氏、范氏,共生廿子,系岳、尚训、名世、朝元、中鼎、建璋、玄修、作霖、应乔(武举)、思敬(河南御史)、云波、承宗、子陵(知县)、鹏化、匡福(湖广布政司)、植梧、献明、明藻、清元、孕先(恩贡)。  
黄化,峭山九子,字维杭,生於后梁末帝乾化三年(公元913年)癸酉正月十一日午时,排行第十,居汀州宁化县石壁村,官至广州刺史,卒于宋太宗淳化二年(公元991年)辛卯二月十六日未时,妣尤氏,生于贞明元年乙亥三月初三日丑时,生三子,万四郎(字迪,名潜盛、讳道),万五郎,名礻右 华,万六郎(名逵,字孝杰),闽粤两省化公传派极盛。  
黄衢,峭山十子,字维梓,生於后梁末帝贞明元年(公元915年)乙亥三月廿一日卯时,排行第十二,居泰宁县永兴上下衢,妣汪氏,生于贞明六年庚辰四月十六日子时,生子七,长十一、次廿一、三卅一,四秉著,五师魁,六明熙,七朝凯。  
黄卢,峭山十一子,官维枢,名伟绩,生於后梁末帝贞明五年(公元919年)已卯七月初九日子时,排行十五,居泰宁卢田安吉坊。妣上官氏,生于龙德二年壬午九月十九日酉时,继妣宁氏,生于后唐庄宗同光元年癸未五月初六日卯时,生子六:宣卿(十七郎)、正卿(十八郎)、祥卿(十九郎)、廷卿(二十郎),道卿(名道),世卿(名世)。  
黄福,峭山十二子,字维柯,生於后梁末帝龙德元年(公元921年)辛已八月十五午时,排行十六,居福州闽清县细村。妣万氏,生于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乙酉九月三十日寅时,生子七:庆五、次六、三七、圣道、如皋、文卿。  
黄林,峭山十三子,字维枝,生於后唐庄宗同光元年(公元923年)癸末二月初二酉时,排行第十八,居泰宁县梅林堡高公桥,后迁朱口,妣朱氏,生于后唐明宗天成二年丁亥八月初九日卯时,生子三,成生、见生、广生。河婆谱记载:继妣曾氏、肖氏,生子三:广行、廷彩、应蛟。  
黄塘,峭山十四子,字维祯,名旭升,生於后唐庄宗同光三年(公元925年)乙酉十月二十八日丑时,排行第十九。居建宁县开山堡石塘,官至灵武参军。夫人郑氏,生于后唐明宗长兴三年壬辰七月初七日子时,生五子,戊一、辛一、壬一、大一、小一,河婆谱记载:继妣谢氏、胡氏,生子三:万一(汝厚)、万二(定省)、万三(复福)。  
黄发,峭山十五子,字维梁,号发祥,生於唐昭宗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庚申四月三十日申时,排行第四,居禾坪坎头,官湖南县尉,妣上官氏,生于天礻右 二年乙丑九月初二日亥时,夫妇合葬小鼠岗。生子二:恂、茂。河婆谱载:继妣何氏、朱氏,生子四:征吉(官任镇抚)、景观(武举)、用常、善藏。  
黄潭,峭山十六子,字维权,生於唐昭宗天复三年(公元903年)癸亥九月二十三日卯时,排行六。居将乐县黄潭乡潭头,后迁江西吉安府永水县。官兵部尚书,夫人韩氏,生于后梁太祖开平四年庚午二月初二日子时,生四子:佑、倬、叔、俊。河婆谱载:继妣刘氏、张氏,生子四:雅宁、师训、如王、圣烈。  
黄城,峭山十七子,字维桃,名巨川,号十七郎,生於后梁太祖开平元年(公元907年)丁卯四月初一日己时,排行七,居新城石塘,江西赣州府瑞金县石城堡,后迁平溪,再迁黎川三都圩,官中书舍人,卒於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已卯月,葬三都,妣朱氏,生於后梁太祖乾化元年(公元911年)辛末正月初三卯时,生子五,长朝桂、次念祖、三绍祖、四兴祖、五敏祖。河婆谱载:继妣张氏、涂氏,共生六子:克祖、绍祖、朝桂、念祖、兴祖、敏祖(后裔有分居江西南丰、宁都县)。三位妣氏均葬三都圩金斗窠。  
黄延,峭山十八子,字维根,生於后梁末帝贞明四年(公元918年)戊寅九月十一日戍时,排行十四,居延平津口。妣王氏,生於后唐庄宗元年(公元923年)癸末十二月二十九日亥时,生子四:玉汝、玉标、三鲲公、四蛟公,河婆谱载:继妣陈氏,生子四,青宵、东瑜、城荫、金祥。  
黄允,峭山十九子,字维柏,生於后梁末帝龙德二年(公元922年)壬午十月二十七日戍时,排行十七,居建宁县允盛堡毛坊。妣龚氏,生於后唐明宗长兴二年辛卯九月初九日卯时,生子三:长元凤(元四)、次汝定、三汝安。河婆谱载:继妣吴氏,生子五,元勋衮全、德辉、安雅、宾兴。  
黄井,峭山二十子,讳国臣,字维杨,又字君宠,号子城。生於后唐明宗天成三年(公元928年)戊子四月二十四日辰时,排行二十,居江西南丰龙井乡双井头(现今付坊乡)。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官朝烈大夫,太平兴国四年擢刑部尚书,钦赐铁简上赞云:“命世奇才,山头重望,忠贤烈日,威飞秋霸。”夫人李氏,生於后唐明宗长兴三年壬辰七月初七日申时,生子五:大成、大全、大同、大忠、大用。河婆谱载:副妣载氏、朱氏、丁氏,生子八:历尧、万舜、贲毓、职权、成刚、奎聚、成廉、成恕。公妣墓葬南丰龙井乡双井头石门后弯(南丰董家店朱家坊石门后山峦上)。  
黄层,峭山二十一子,字维杉,生於后唐明宗长兴元年(公元930年)庚寅十一月十八日酉时,排行二十一,居延平黄层口,妣魏氏,生于后唐明宗长兴四年巳十一月十九日申时,生子二,裕功(十五郎)、裕万(十六郎)。河婆谱载:继妣陈氏、倪氏,生子七:士远、达智、达仁、达勇、祖吉、士珊、宪矩。  峭公之孙为三世分支流传各地续接

Huynh 黄姓概说

黄姓概说
一、黄氏溯源  
我们汉族自从出现姓氏以来,历史上出现过和现在使用的,据统计,总共有八千多姓,这些众多的姓,来源是多种多样,最初是以母系为主,后来转变为以父系为主,“因生赐姓,胙土命氏”,多用出生或居住的地名作姓氏;出现封建和官爵以后,很多用国名或官爵名作姓氏;宗法形成后,子孙众多的,地名、国名和官爵名便不够用了,就用祖先的名或字作姓氏,有的还用祖先死后的谥号作为姓氏;有的用发生的事作姓氏;有的用物名(包括动、植物和用物为姓氏;后来,有的竟随便某个字作姓氏,等等。  
我们黄氏这个姓是属于用国名为姓氏的。根据族谱记载:上古时,颛顼帝的孙子陆终,有六个儿子,次子南陆公受封于黄,建立黄国(在今河南省潢川县),遂以国为姓,派衍到现在,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我国现在很多地方的地名、山名和水名用黄作名字,例如:内黄、外黄、黄冈、黄梅、黄山、黄水、黄池、黄河等等,历史上大都是我们黄族住过的地方,并且常常不止一个,例如黄城,除潢川县的古黄城遗址外,还有山东的两个黄城;黄山除闻名于世的安徽黄山外,尚有四个黄山,河北一、山东三;广东潮汕有三个地方叫黄金塘和三个黄岐山。内蒙古东部的辽河上流西拉木伦河,古代称黄水,后称潢水。根据现代考古家的探究,我们黄族最早住居地就是在潢水一带,后来辗转迁移,经现在的河北到黄河下游的山东,再移住黄河中游两岸的广大地区,历史上出现过的三个黄国,一个山西的太原附近,一在河南的潢川县,一在河北的宜城县东南。晋以后,我们祖先又再向江南和东南沿海迁徙,并很快繁衍起来,成为现在人口众多的黄氏子孙,遍布于全世界。  
根据文学家和考古家的研究,现在的黄字,原来不是表示黄色,而是一个象形字,是一种用作佩戴的玉器,现存的甲骨文的黄字是“  ”和“  ”,上面是佩钩,中间是壁(即璜),下边是两条垂。后来的小篆的黄字是“黄”,我们的祖先,既喜佩戴玉器,又精工制造玉器,更特别喜爱黄色,是个崇拜黄色,用凤鸟作徽记的民族,便假借象形字的黄作为黄色的黄,并用“皇”的读音。  
我姓黄氏自得姓至今,不但历史悠久,人物众多,而且别具特色,人才辈出。就人口数量来说,在国内,总人口占全国第八位,台湾占第三位,广东潮汕地区也名列前茅;在国外,华人华裔中,美国的黄姓占第一位,菲律宾占第二位,仅泰国就有三十多万人,就人文素质来说,历代优秀人物辈出,例如战国时“四君子”之一的歇公(春甲君);汉朝时,“天下无双”的香公、三国时,老名将忠公,宋朝时,一代诗宗庭坚公;明清三际,思想家宗义公;民国元勋兴公;近现代,世界糖业大王仲涵,金融家仲元,新加坡的前总统金辉,泰国前总理沙拉信等等。素有“海滨邹鲁”之称的潮州,历史上三个状元中,文状元林多钦是道勖祖先瞿轩公栽培的,仁勇公是两个武状元之一,奇遇公是潮州“后七贤”之一,尚书锦公的事迹更是家喻户晓。  
二、黄氏的三大特点  
汉族各姓都有各自的优良传统,我们黄氏的优良传统尤为突出,千百年来,世代相传,成为我族的优点,也是我族的特点,主要有下列三个。  
第一,孝悌无双的江夏流芳。  
俗话说:“百行之首,以孝为先。”古书《论语》中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可见“孝”是中国文化最高层最根本的内容,历史正史都设有专门项目“忠孝列传”或“孝子传”,极力表彰孝子,宏扬孝道,而历史上的黄氏,正是中国传统孝道的典范和代表,例如“二十四孝”中,黄姓的孝子有两个。就是汉朝的黄香和宋朝的黄庭坚。晋朝时,广东的东莞,出了个名孝子黄舒,后人为之建立祠庙,奉为神明。唐朝时,孝子众多,有黄(升)、黄舟、黄恒、黄嘉猷、黄芮等。明朝时,广东潮州的黄良丰是著名的孝子,流寇也不敢伤害他,历史上黄氏的孝子孝孙,见于史传,方志和家谱的不胜枚举,《中国名人大辞典》中黄姓名人中孝子几占十分之一。故明朝人顾清曾称赞说:“黄氏盖纯孝一脉,累世相承,所以根于心而发之于事者,固有自来也。”我姓历代的家教、祠规、族训等都列孝悌为重要内容,并不断完善和发扬。  “孝”就是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和老人,并且要“为民族尽大孝”,不做误国害民的事。“悌”就是团结同辈爱护卑辈和弱小,不但团结本族,相亲相爱,而且推及他族,和睦乡邻,团结各族人民,就是古语说的“亲亲而仁民”。愿海内外黄氏宗族,互相勉励,世世代代继承我姓的优良传统——“孝悌无双”,并不断发扬光大,江夏流芳,千秋万代。  
第二,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  
纵观黄氏发展的历史,自始至终,贯穿着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根据史学家的考证,黄族的发祥地在今辽河上源之一的黄水一带,后改称潢水(在今内蒙古东),辗转延徙,历经河北、山东,最后定居中原,由一个崇拜黄鹂鸟的狩猎小氏族,发展成以金凤凰为标志,地位次于凤鸟氏族的农牧凤鸟氏族。在上古恶劣的艰难环境和不断与各族竞争中,生存下来,并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一个既善治水,又精制玉器,崇拜黄色的黄族。在这种社会大变迁中,许多氏族被淘汰了,只有那富有积极开拓精神的氏族,才能适应新环境,生存发展起来,建立黄国,历夏、商、周三代二千余年。  
春秋末年,黄国被楚国灭亡以后,遗族的留居故土,艰苦坚守着残破的家园,继续生存下来;有的流落四方,战胜重重困难,从头重创家业。历亡国之痛后,到了战国,在开拓进取中,以春申君黄歇为代表的黄族又兴起了,留下大批黄名的“黄陂、黄冈、黄安、黄梅、黄墩和黄浦江(又称春申江)”等等,黄族聚居过的地方。  西晋末年,史称“五湖乱华”的时代,北方几个游牧民族侵扰北方各地,中原好多氏族纷纷向东南迁徙,“八姓衣冠入闽,黄姓为首。”我族黄氏的开拓精神,鼓舞着一批一批的黄姓成员向东南未开发的地区进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黄姓在开发闽粤的过程中,自身不断壮大,成为当地的大姓。明清之际,黄氏的子孙又大批东渡台湾,打退何兰殖民者,建设宝岛,成为台湾的第三大姓。  
后唐时期,福建邵武峭山公(俗称江夏公)送子奔腾的壮举,更是黄氏开拓精神最典型和最完善的体现。他的二十一个儿子,除留三个祖妈的长子侍奉外,其余十八个分赴各地开基创业。他郑重告诫:“池内之鱼,远逊云间之鹤。好男儿不必恋此一方故土,而应志在四方,放眼天下!”又说:“漫云富贵由天定,三七男儿当自强。”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学会适应新环境,征服新世界,鼓舞黄氏子孙,遍布中华大地,渡海到东南亚各国,开荒辟地,走向海外其他各地,把黄氏族性的种子,传播全世界。  
激励黄氏子孙的开拓精神,归结起来是:(1)远大的眼光,既不安于现状,又处变不惊,能居安而思危,识否极则泰来;(2)志在四方,不恋故土,积极向外发展的开拓精神;(3)顽强的适应能力和艰苦奋斗的精神,适应并创造新环境;(4)强烈的自信心和战胜自然的精神,勇于积极创业。  第三,念诗认宗的独特传统。  
在海内外黄氏族人中,广泛流传着念诗认亲的传统,既独特,又突出。在汉族中同姓氏的人,虽然见面时,常常认起宗亲来,但却没有像黄姓一样,在认亲时总要对方背诵“祖公诗”,甚且进一步要求念“祖妈诗”,撰写《中华姓氏通书·黄氏》的刘佑平先生,说这是“一组特殊的文化密码”。黄姓族人,无论在国内外任何地方,只要能背得出这组“密码”,便可认祖归宗,亲如家人,不但可得到关照,而且还可“升堂入室”,常常受到非同寻常的浓情厚意的接待。  黄姓的认宗诗,就是峭山公在送子外出创业时,亲自吟送的八句诗,俗称“外八句”,祖妈诗又称“内八句”。黄氏族谱中,一般都载有这两首诗,但由于年代久远,各地辗转传抄,文字有很多差别,内容大体相同。  
为避免误会,清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潮州、梅州和惠州三府的黄氏子孙共同在潮州城兴建大宗祠,各州府县贤孝裔孙代表,公议重修的祖公妈诗如后,作为各地宗亲验诗认亲之用,流传于粤东各地及海外东南亚等地至现在。
祖公诗(或称上马诗)骏马登程往异方,任从胜地立纲常。身居外境犹吾境,久住他乡即故乡。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当荐祖宗香。根深叶茂同庥庆,三七男儿总炽昌。
祖妈诗朝老原来娶三妻,官吴郑妣廿一儿。兴家创业各离去,回猷报命省亲仪。吾年八十难期会,叶落九州同根枝。不论贫富与贵贱,相逢当念初分时。
  按照祖先的遗教,黄氏子孙不论在国内外任何地方,不但自己努力发扬开拓精神,兴家立业,而且彼此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富裕,共同繁衍,达到整个宗族的蕃昌荣发。  
三、江夏流芳,孝悌无双之渊源  
我国在汉朝以前,姓和氏是分开的,产生和作用也不同。“因生赐姓,胙土命氏。”姓的稳定性很大,“百世不变”,是用来别婚姻的;氏的稳定性很小,“一传而变”,是用来别贵贱的。同姓不婚,氏同姓不同可婚;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秦统一中国以后,废封建,立郡县,氏已相当稳定,姓和氏便逐渐混同起来。到了汉朝司马迁的著作里,姓和氏便不加区别了,都只有别婚姻作用,以后便产生用“郡望”来别贵贱。  
“郡望”一般称“地望”,就是某个族姓世居的地方,并且威望为该郡(地)众人所敬仰的高尚典范。江夏是汉高祖刘邦所设立的郡,治所在安陆,是吾黄氏族世代长期聚居的地方,东汉时,黄香公是安陆人,九岁失母,事父至孝,夏天炎熟,把父亲的枕席扇凉了,让父亲睡得舒畅;冬天寒冷,把父亲的衾被用身体使热起来,让父亲睡得暖和。乡人很赞赏他的孝道,郡太守刘护知道了,便召见他,并表彰他为全郡的孝子典范,题“门下孝子”赠给他。他家贫苦学,博通经典,精研道术,闻名遐尔,时人赞誉为“天下无双,江夏黄童”。汉章帝召至东观(国家图书馆),尽读皇家藏书,官至尚书令,忧公如家,多所荐达,迁魏郡太守,寿八十九,御赐“江夏黄香,忠孝两全,天下无双。”子琼公,初高洁家居,屡微不仕,后在众公卿的推荐下,特别是李固写信激发他,才应朝廷微辟,官至太尉,位居三公之首,孙及曾孙,或仕或隐,都声名显著,特别是曾孙黄琬,自幼聪敏过人,累官至太仆、太尉,于公元一九二年和王允合谋,诛杀董卓,后来董卓的部将李催、郭汜攻陷长安而被害。从上面黄香公祖孙四代的地位和声誉,已充分具备“江夏郡望”的条件,故我族便以“江夏流芳”或“江夏世家”等表微是个优秀的氏族。这就是我们黄氏以“江夏”为地望的由来。  
“孝”就是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和老人,更要“为民族尽大孝”,不做误国害民的事,“悌”就是友爱同辈,爱护卑辈和弱小,对人重团结友爱,不但团结本族,而且友爱他姓,和睦邻里,不仇眼逞凶。“孝悌无双”是吾姓“江夏流芳”的中心内容,是具体的优良传统。因为香公以孝著称于世,语云“百行孝为先。”琼公更定“孝悌”为家教。很多《家训》、《族训》都把“敦孝悌”或“敦孝友”列为第一条。经千百年来,祖祖辈辈,不断发扬光大,历代忠义辈出,节孝众多,《二十四孝》中除香公外,庭坚公也是“二十四孝”之一,事母至孝,虽身为太史,仍每天亲自为母洗涤便溺器物,从不间断。潮州明时黄良丰是有名的孝子,尚书锦公和奇遇公俱为奉待老母而先后辞官。愿吾宗亲以前人孝悌的事迹为楷模,使吾族的优良传统,更加发扬光大。

Monday, November 19, 2007

Huynh 历史名人

历史名人
黄畴若
黄畴若 宋丰城(今江西丰震)人。一岁而孤,寄居外祖家,淳熙五年(1178年)登进士,授祁阳主簿,任卢......
黄子平
黄子平(1351-1424)字逢熙,号观澜,元朝末仁宗至正十一年辛卯(1351)出生于电白县水东区长......
黄损
黄损 五代连州(今广东连县)人,初隐居,为人慷慨有大志,有王佐之才,结交郑谷(都官)、宋齐邺(后相南......
黄中
黄中 (1096-1180)宋邵武(今福建邵武)人,绍兴五年榜眼,除起居郎,累官兵部尚书,端明殿大学......
黄度
黄度 宋绍兴新昌(今浙江东)人。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为御史。宁宗朝。改右正言,忤韩陇胄,罢归......
黄洽
黄洽 (1122-1209)宋福州侯官(今福建闽侯)人。字德润,隆兴元年(1163)年以太学士春试第......
黄隐
  黄隐 中将,军长。字逸民,四川华阳人。生于1882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曾任川军第-师......
黄立极
黄立极 明直隶元城(今河北大名)人。字中五。万历进士,任少詹事,礼部侍郎。天启五年(1625年)擢礼......
黄昭道
......
黄景方
黄景方 (或作景)明晋江(今福建晋江)人。天启进士,历官詹事,直日讲官。崇祯朝,升礼部尚书,兼文渊阁......
黄得礼
黄得礼(1055-1120) 宋丰城(今属江西)人。香公三十三代孙,才智过人,元佑三年(1088年)......
黄士俊
黄士俊 (1583-?)广东顺德人,福建莆田黄岸裔孙万历进士。字亮坦,一字象甫,号玉嵛。万历丁未(1......
黄安伦
黄安伦 (1949年生)作曲家。广东番禺人。1973年后任北京京剧团乐队演奏员、中央歌剧院作曲。19......
黄璧
黄璧 (1720-1780)澄海人,著名画家,善画山水,兼长虫鱼鸟兽。融合了闽、粤两派画家之所长。其......
黄宾虹
黄宾虹 (1865--1955)中国现代画家。名质,字朴存、朴岑、亦作朴丞、劈琴,号宾虹,别......
黄秉维
黄秉维 (1913年生)地理学家。广东惠阳人。193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地理系。曾任资源委员会经济研究......
黄伯韬
黄伯韬 (1900-1948)祖籍广东梅县,生于天津。一名百韬,原名黄新,字焕然,因避同名而改今名。......
黄巢 
黄巢 曹州冤句(今山东荷泽西南)人。出生于世代盐商之家。自小起即贩私盐,深受官商盐吏的压迫,面对封建......
黄程
黄程 (1002-1074)原名景道,字守度,号江夏。天禧间(1027-1021)登福州解元,因直言......
黄楚九
黄楚九 (1872-1931)名承乾,号磋玖,晚年自署知足庐主人。浙江余姚人,早年随母学习家传中医眼......
黄道婆
黄道婆 又称黄婆,生于南宋末年淳祐年间,约1245年,松江府乌泥泾镇(今上海徐汇区东湾村)人。黄道......
黄道周
黄道周 (1585-1646)明末福建漳浦人,字幼玄、螭若、细遵,号石斋、双螭。天启进士,由庶吉士授......
黄得功
黄得功 (1594-1645)明末开原卫(今辽宁开原)人,本姓王,字虎山,军中号黄闯子。行伍出身,积......
黄登保
黄登保 (1918-1988) 福建思明(今厦门)人。1935年赴菲律宾谋生。1938年回国,入陕北......
黄鼎臣
黄鼎臣 1901年8月13日生, 广东海丰人。曾任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他从20年代参加革命开始......
黄独峰
黄独峰 (1913年生)原名黄山,号榕园。1913年出生于揭阳榕城。1931年就学广州春睡画院,师事......
黄郛
黄 郛 (公元1880---1936年)原名绍麟,字膺白,浙江绍兴人。早年留学日本,1904年入......
黄复生
  黄复生 (1883-1948) 四川隆昌人。曾留学日本,司法厅工定。加入同盟会。1909年到北京......
黄盖
黄盖 三国零陵泉(今湖南零陵)人,字公覆。初从孙坚起兵,为孙氏宿将。黄盖从小历尽艰辛,虽处贫贱而......
黄钢
黄钢 (1917年生)湖北武汉人。1938年入延安鲁艺学习。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延安《解放......
黄根成
黄根成 (1946年生)新加坡政治活动家、外交家。新加坡大学毕业,获文科荣誉学位。后获英国伦敦大学商......
黄公略
黄公略 (1893-1931)湖南湘乡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他是黄埔陆军军......
黄公望
黄公望 南宋成淳五年(1269年),本姓陆,名坚,出继于永嘉黄氏,字子久。号大痴,又号一峰。家住常熟......
黄宏嘉
黄宏嘉 (1924年生) 微波学家。湖南临澧人。1944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电机系。1949年获美国......
黄华
黄华 (1913年生)直隶(今河北)磁县人。燕京大学肄业。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次年加入中国共......
黄筌
黄筌(903—965),字要叔,四川成都人,我国五代时期著名的绘画艺术大师。黄筌自幼就表现出超人......
黄火青
黄火青 (1901年生)湖北枣阳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枣......
黄火星
黄火星 (1909-1971)江西抚州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
黄汲清
黄汲清 (1904年生)地质学家。四川仁寿人。曾用名德淦。192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35年......
黄纪达
黄纪达 马来西亚建筑巨子。揭西县马头村人,1927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后转赴新加坡寻求发展。1960......
黄继光
黄继光 (1931-1952)战斗英雄。四川中江人。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加入中国......
黄继芦
  黄继芦(1925年生),生于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玉湖镇观音山乡,毕业于揭阳县第一中学高中,一九四五......
黄家驷
黄家驷 (1906-1983)胸外科学家、医学教育家。江西玉山人。1930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33......
黄杰
黄杰 (1902年生)湖南长沙人。字达师。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31年后任......
黄金辉
黄金辉 (Wee Kim Wee,1915年生)新加坡共和国第四任总统。祖籍福建,生于新加坡。曾在珍......
黄金荣
黄金荣 (1867-1953)浙江余姚人(生于江苏苏州)。字锦镛。自小参与流氓组织。1892年进法租......
黄锦
黄锦 (1589-1671),字孚元,号絧庵。先祖自福建迁居饶平宣化都大埕(今饶平大埕镇上黄村)已历......
黄锦波
黄锦波 美国华人政治活动家。祖籍广东台山,生于香港。曾在香港皇仁书院读书,后移居美国。曾在犹他州盐湖......
黄景培
黄景培 (1941年生)加拿大华裔政治活动家。祖籍广东台山,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曾在美国和加拿大受过......
黄菊
黄菊 (1938年生)浙江嘉善人。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上海......
黄君壁
黄君壁 (1899-1991)画家。广东南海人。字君翁。1914年毕业于广东公学。1927年后任广州......
黄克诚
黄克诚 (1902-1986) 湖南永兴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黄克......
黄克维
黄克维 (1907年生)神经病理学家。江西清江(今樟树)人。1933年毕业于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
黄克缵
黄克缵 字绍夫,明福建晋江人。万历八年进士。除寿州知州,入为刑部员外郎。累官山东左布政使,就迁右副都......
黄昆
黄昆 (1919年生) 固体物理学家。浙江嘉兴人。1941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1949年获英国布......
黄麟根
黄麟根 (1931-1983)新加坡政界领导人。祖籍广东,生于槟榔屿。在当地受英文中小学教育。195......
黄鸣驹
黄鸣驹 (1895-1990) 毒物分析学家。江苏扬州人。1918年毕业于浙江省医药专门学校。192......
黄鸣龙
黄鸣龙 (1898-1979)有机化学家。江苏扬州人。1918年毕业于浙江医院专科学校。1924年获......
黄培元
黄培元 (1917年生)教授。福建福州人。1938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1945年获美国马萨诸......
黄齐生
黄齐生 (1879-1946) 贵州安顺人(祖籍江西抚州)。名禄祥。教育家。王若飞舅父。早年经商,并......
黄琪翔
黄琪翔 (1898-1970) 广东嘉应(今梅县)人。字御行。1919年毕业于保定军校第六期。曾留学......
黄筌
黄筌 (903-965) 字要叔,成都人,我国五代时期著名的绘画艺术大师。黄筌自幼聪敏好学,尤有......
黄仁勇
黄仁勇 (1762~1817)清代武状元。字智斋。海阳(今潮州市潮安县)古巷孚中乡人。父黄廷毅,是一......
黄少谷
黄少谷 (1901年生)湖南南洲(今南县)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曾任《世界日报》总编辑、国民革......
黄劭显
黄劭显 (1919-1989)铀矿地质学家。山东即墨人。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系。曾任云南......
黄绍箕
黄绍箕 (公元1854-1908年)浙江瑞安(位温州市南)人,字仲,号漫庵,黄体芳子,德宗光绪间进士......
黄慎
黄慎 (1687--1770),字恭懋.躬懋、恭寿、菊壮,号瘿瓢子,福建宁化人。青年时,学习勤奋,因......
黄生
黄生 明末清初江南歙县人。字扶孟。明诸生。入清,一意著作。所著《一木堂集》,乾隆间被销毁,其余著辑各......
黄石公
黄石公 又称圯上老人。秦朝末人,传说张良刺秦始皇失败后,逃亡(今江苏睢宁北),遇老人于圯(桥)上,授......
黄庭坚
黄庭坚 (1045-1105)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
黄土水
黄土水 (1895-1930)台湾台北人。自幼酷爱雕刻艺术。1915年毕业于台湾台督府国语学校,后赴......
黄婉秋
黄婉秋 (1943年生) 歌剧女演员。广东梅县人。1959年毕业于桂林桂剧艺字科班。历任广西歌舞团演......
黄维
黄维 (1904-1989)江西贵溪人。号培我。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1931年毕业于陆军大学特别班第......
黄文虎
黄文虎 (1926年生)教授。浙江永康人。194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系。1953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
黄文田
黄文田 (1896-1958)潮安县孚中乡人,清代武状元黄仕勇裔孙。先后毕业于广东海军学校、南京......
黄文熙
黄文熙 (1909年生) 水工结构及岩土工程学家。江苏吴江人。1929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土木系。193......
黄武汉
黄武汉 (1919-1968)电子学家。广东南海人。1937年毕业于香港工程学院电机工程专业夜校。1......
黄武贤
黄武贤 (1821-1998)又名琼林,字侯光,潮阳市直浦都厦林(今属关埠镇)人。清道光三十年(18......
黄悟空
黄悟空 (1808-1845)潮阳市直浦都(今属关埠镇)人,幼年丧父,母改嫁,靠祖父祖母抚养成人。其......
黄小旦
黄小旦 (1917年生)民兵英雄。山西潞城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带领民兵参加大......
黄小配
黄小配 (1872-1912)名世坤,别署黄帝嫡裔、禺山世次郎。广东番禺人,早年赴南洋谋生。1901......
黄歇
黄歇 (前314年--前238年)按史記春申君傳,春申君者,楚人也,名歇,號四門長者,姓黃氏,游學博......
黄新廷
黄新廷 (1913年生) 湖北沔阳(今仙桃)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
黄兴
  黄 兴 (公元1874--1916年)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领袖。原名轸,字廑午,号杞园,又号克......
黄绪虞
黄绪虞 (1887-1960)普宁雨堂人,1921年日本海军士官学校,先后任职北京政府驻日本使馆、南......
黄炎培
黄炎培 (公元1878-1965年)教育家、政治家,字任之,江苏川沙(今上海川沙)人,杰出的教育......
黄逸峰
黄逸峰 (1906-1988) 江苏东台人。原名黄承镜。1925年入复旦大学。同年8月,加入共青团,......
黄永年
黄永年 (1699-1751) 清江西广昌人,字静山,号崧甫。乾隆元年进士,授刑部主事,疑狱多所平反......
黄永胜
黄永胜 (1910-1983)湖北咸宁人。1927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
黄永玉
黄永玉 (1924年生)画家。湖南凤凰人。土家族。曾入厦门集美学校学习美术。1947年后任中华全国木......
黄育贤
黄育贤 (1902-1990)水力发电专家。江西崇仁人。1926年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土木工......
黄元御
黄元御 (1705-1758)清山东昌邑人,一名玉路。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中年因目疾为庸医误......
黄钺
黄钺 (1750-1841) 字左田,号左君、盲左。清安徽当涂人,乾隆进士。授户部主事。是时和珅得势......
黄詹
黄詹 又名汝詹,原籍福建莆田,为黄蹼第五代裔孙。宋大观三年(1109)登进士,先任潮州府通判,后升潮......
黄镇
黄镇 (1909-1989)安徽桐城人。1925年入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学习班。1927年毕业于新华艺术......
黄震
黄震 (1213-1280) 南宋庆元慈溪(今浙江慈溪东南)人,字东发,人称于越先生。中进士后调吴县......
黄植城
黄植城 (1952年生) 广西横县人。壮族。1973年毕业于台湾国民党空军军官学校专修班。后任飞行员......
黄忠
黄忠 (?~220),字汉升,南阳人,三国时期刘备部将。黄忠早年先在荆州牧刘表部下任中郎将,与刘......
黄胄
黄胄 (1925年生)中国画画家。直隶(今河北)蠡县人。原名梁黄胄。1942年从师学画。1949年参......
黄宗昌
黄宗昌 明山东即墨人,字长倩。天启二年进士。崇祯初为御史,首请斥于熹宗将逝时矫旨加衔进秩的"伪官"六......
黄宗羲
黄宗羲 (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又号梨洲,浙江余姚人。明万历年间生于一个中小地主官僚......
黄宗炎
黄宗炎 (1616-1686)明末清初浙江馀姚人,字晦木,一字立溪,学者称鹧鸪先生。黄宗羲弟。明季贡......
黄祖治
黄祖治 (1924年生)物理学家。湖南长沙人。1950年清华大学研究院物理专业研究生毕业。同年加入中......
黄遵宪
黄遵宪 (1848-1905)清广东嘉应(今广东梅县)人,字公度,别号东海公、人境庐主人,布袋和尚。......
黄佐
黄佐 (1490-1566)明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字才伯,号泰泉。正德进士。嘉靖初由庶吉士授编修。......
黄佐卿
黄佐卿 (?-1902年)清末资本家。浙江湖州(今吴兴)人。上海昌记丝行店东、公和洋行买办。1881......
黄爱
黄爱 (1897-1922)字正品,号建中。湖南常德人,1917年毕业于湖南甲种工业学校。1919年......
黄鳌
黄鳌 (1902-1928)湖南临丰人。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留校任政治部......
黄彪
黄彪 明苏州(今属江苏)人,号震泉。工人物写貌,尤精于摹写。曾得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稿本,稍作删润,......
黄彬
黄彬 (?-1390)元末明初江夏(今湖北武汉)人。初从欧普祥起义。至正二十二年(1362)劝普祥归......
黄伯思
黄伯思 (1079-1118) 北宋邵武(今属福建)人,字长睿,别字霄宾,号云林子。元符进士。历通知......
黄昌
黄昌 东汉余姚(今属浙江)人,字圣真。习经学及文法。仕郡为决曹,后刺史行部征为从事,又拜宛令。好发奸......
黄彻
黄彻 南宋兴化军莆田(今属福建)人,字常明。宣和进士。历辰溪县丞、沅州军事判官、嘉鱼令、知平江县等,......
黄呈忠
黄呈忠 (1826-?)清广西人。初人太平军。封空天义,授主将。1861年随军克江西景德镇,合范汝增......
黄大陆
黄大陆 (1904-1941)号振东,字孑生。云南文山人,1922年毕业于云南讲武堂,历任滇军、黔军......
黄大鹏
黄大鹏 (1908-1931) 湖北巴东人。1926年在湖北省第三师范学校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
黄丹书
黄丹书 清广东顺德人,字廷授,号虚舟。乾隆举人。晚官教谕。能诗,兼工书画,与黎简、张锦芳、吕坚称"岭......
黄道
黄道 (1900-1939)原名瑞章,号一鸣。江西横峰人,1921年在南昌参加组织进步团体改造社。1......
黄帝
黄帝 传说中我国中原各族共同的祖先,居于五帝这首。少典之了。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生有二十五子,为......
黄鼎
黄鼎 (?-1876) 清末四川崇庆人,字彝封。以诸生办团练,对抗太平军。从湘军刘蓉部与捻军张宗禹战......
黄度
黄度 (1138-1213) 南宋绍兴新昌(今属浙江)人,字文叔。号遂初。隆兴进士。宁宗即位,累官右......
黄峨
黄峨 (1498-1569) 明四川遂宁人,字秀眉。尚书黄珂之女,新都状元杨慎继室,人称黄安人。博学......
黄昉日
黄昉日 (1902-1934)广西东兰人。壮族。中国共产党党员。早年在家乡随韦拔群等开展农民运动。1......
黄福
黄福 (1363-1440) 明山东昌邑人,字如锡,号后乐翁。贡士。洪武时由金吾前卫经历超拜工部右侍......
黄负生
黄负生 (1891-1922) 原名凤清。安徽休宁人,武昌县华林工业传习所肄业。1913年起任武昌......
黄干
黄干 (1152-1221) 南宋福州闽县(今福建闽侯)人,字直卿,号勉斋。少受业于朱熹,后为其婿。......
黄公度
黄公度,字师宪,号知稼翁,莆田人。黄公度是晚唐时福建文坛盟主黄滔的第8代孙。黄公度生活在北宋、......
黄公绍
黄公绍 宋元之际邵武(今属福建)人,字直翁。咸淳进士。入元不仕,隐居樵溪。著《古今韵会》、以《说文》......
黄巩
黄巩 (1480-1522) 明福建莆田人,字伯固,号后峰。弘治进士。正德中,由德安推官入为刑部主事......
黄浩
黄浩 唐末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黄巢倒(一说弟)。黄巢牺牲后,他率领部分起义军,转战到湖南一......
黄皓
黄皓 三国时人。宦官。善逢迎,为蜀汉后主所笼信。初为黄门丞,后任中常侍、奉车都尉。操纵国政,抑制大将......
黄华
黄华 (?-1284) 元初政和(今属福建)人。至元十五年(1278),号召盐民联络建宁(今福建建瓯......
黄骅
黄骅 (1910-1943) 湖北阳新人,原名金田,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常。......
黄魂
黄魂 (1904-1944) 原名符权重。广东琼山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万宁县委书记......
黄机
黄机 (1612-1686)清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字次辰。顺治进士,任国史院侍读学士。选庶吉士。授......
黄吉安
黄吉安 (1836-1924) 安徽寿春(今寿县)人,迁居四川成都。曾作幕客多年,1902年开始创作......
黄加高
黄加高 (?-1936) 湖北阳新人。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中共......
黄节
黄节 (公元1873--1935年)清末民国间,广东顺德(今广东省顺德县,位广州市南)人,为近代......
黄晋
黄晋 (1277-1357) 元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字文晋,又字晋卿。延佑进士。任台州宁海县丞、......
黄均宰
黄均宰 原名振均,字宰平、仲衡,别号天河生。清江苏淮安人,1834年贡生,1849年拔贡。曾官奉贤训......
黄克晦
黄克晦 明福建惠安人,字孔昭,号吾野。性好游历。能诗、善书、擅画,人称"三绝"。画法师沈周,用笔苍劲......
黄孔昭
黄孔昭 (1428-1491) 明浙江黄岩人,初名曜,后以字行,改字世显,号定轩,晚号洞山迁叟。天顺......
黄揆
黄揆 (?-884) 唐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黄巢弟。率起义军转战各地。中和三年(883)沙......
黄立贵
黄立贵 (1906-1937)江西横峰人,1927年参加青板地区农民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
黄励
黄励 (1905-1933) 湖南益阳人。女。1924年入武昌大学读书。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
黄龙士
黄龙士 (约1654-?) 清江苏泰州人,名虬,又名霞,字月天。善围棋。童年时棋艺改观,随父至北方,......
黄履
黄履 (1030-1101) 北宋邵武(今属福建)人,字安中。嘉佑进士。神宗朝,累官御史中丞。哲宗即......
黄明堂
黄明堂 (1870-1939)广东钦州(今属广西)人,字德新。壮族。早年加入会党。1907年参加同盟......
黄丕烈
黄丕烈 (1763-1825)精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字绍武,号荛圃,又号复翁。乾隆举人,官户部主事......
黄谦
黄谦 (1880-1928) 广东广州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身份指......
黄穰
黄穰 东汉庐江(治今安徽庐江西南)人。当时"江夏蛮"居于江夏(治今湖北新洲西)一带,和汉族人民杂居,......
黄人
黄人 (公元1866--1913年)清末民初江苏省常熟县(今常熟市)人,字摩西慕庵,原名振元,为......
黄仁
黄仁 (1912-1932) 湖南浏阳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黄日葵
黄日葵 (1898-1930) 又名一葵。广西桂平人,早年去日本留学。1918年回国,入北京大学读书......
黄润
黄润 明德建晋江(今泉州)人,字以诚,号东石。正德进士。任武进知县,听讼平允,积蠹一清。迁南京刑部主......
黄裳
黄裳 (1044-1130) 北宋南剑州剑浦(今福建南平)人,字冕仲,号演山。元丰五年(1082)进......
黄少强
黄少强 (1899-1942) 名宜仕,以字行。广东南海人,高剑父弟子,为岭南派画家。曾任广州市立美......
黄升
黄升 南宋福州闽县(今福建福州)人,字叔暘,号玉林,又号花庵词客。不事科举,性喜吟咏。以诗受知于游九......
黄生才
黄生才 (1824-1854)清湖南衡州(今衡阳)人,一作广西永安(今蒙山)人。加入太平军。随军转战......
黄士陵
黄士陵 (1894-1908)字牧甫,或作穆父,别号倦叟、黟山人。清末安徽黟县人,篆刻取法汉印,参以......
黄守忠
黄守忠 晚清广西上思(位凭祥市东)人,号荩臣,小名亚者兹。刘永福率黑旗军赴越后,他带领数百人......
黄庶
黄庶 北宋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字亚父。庭坚父。庆历进士。历任州府从事,后摄知康州。其诗古质简劲......
黄苏
黄苏 (1908-1935) 广东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省港大罢工,曾任工人纠察队队......
黄滔
黄滔 唐末五代时泉州莆田(今属福建)人,字文江。乾宁进士。天复初,以监察御史裹行,充威武军节度推官。......
黄体芳
黄体芳 (1832-1899) 字漱兰。同治进士。清末浙江瑞安人,历任内阁学士、江苏学政、兵部左侍郎......
黄绾
黄绾 (1457-1551或1480-1554) 明浙江黄岩人,字叔贤,号久庵、石龙。以荫入官,历南......
黄韦
黄韦 明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字日升,号东楼。弘治进士,官至刑部郎中。性刚廉,得罪权贵而罢官。所作《......
黄位
黄位 (?-1877) 清福建同安人。黄德美之族叔(一说为其养子)。曾被误作"黄威"。1853年参加......
黄文焕
黄文焕 明末福建永福(今永泰)人,字维章。天启进士。崇祯中由山阳知县擢翰林院编修。坐党与黄道周同下诏......
黄文金
黄文金 (1832-1864) 清广西博白人,绰号"黄老虎"。参加金田起义。1853年,守江西湖口。......
黄文暘
黄文暘 (1736-?) 清江苏甘泉(今扬州)人,一作丹徒(今镇江)人。字时若,号秋平、焕亭。贡生。......
黄文英
黄文英 (1839-1864) 清广西博白人。幼丧父母,为堂兄黄文金抚养。继随文金参加金田起义。进天......
黄希
黄希 (?-1057)北宋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字景微,号聱隅子。少通经,聚书数千卷,学者多从其游。......
黄小槐
黄小槐 (?-1640)明末河南开州(今濮阳)人。崇祯十二年(1639),率饥民起义,自称"顺天仁义......
黄休复
黄休复 北宋蜀(今四川)人,字归本。约活动于北宋咸平之前。能《春秋》、曾校《左传》、《公羊传》、《榖......
黄诩
黄诩 明浙江余姚人,字九霄。诸生。工诗词,善书法,精绘事。成化间闻名。书法赵孟府,画善竹石,墨菊一种......
黄玄
黄玄 明昆山(今属江苏)人,字玄人。以岁贡官泉州训导。工诗。师事林鸿。与周玄齐名,为"闽中十子"之一......
黄训
黄训 明歙县(今属安徽)人,字学古。成化进士,任嘉兴知县,官至副都御史。辑录明洪武至嘉靖九朝名臣言论......
黄易
黄易 (1744-1802) 清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大易,号小松。官山东济宁府同知。能诗,工书,......
黄翼
黄翼 (1903-1944) 福建思明人。1924年毕业于清华学校。曾留学美国斯丹福大学、耶鲁大学、......
黄永
黄永 清江苏武进人,字云孙。顺治进士。官至刑部员外郎。工诗文。与董以宁、邹祗谟、陈维崧称“毗陵四子”......
黄与坚
黄与坚 清江苏太仓人,字庭表,号忍庵。顺治进士。授知县。康熙间,荐应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编修,与修《......
黄玉昆
黄玉昆 (约1810-1857)原姓王,避王字讳而改。清广西桂平人,曾为讼师。入拜上帝会。1848年......
黄远庸
黄远庸 (1884-1915) 新闻记者。江西九江人,名为基,笔名远生。辛亥革命后,在北京任上海《时......
黄月山
黄月山 (1850-1905) 清末直隶天津(今天津市)人。京剧演员。幼习梆子,后改京剧武生。擅演武......
黄云
黄云 明昆山(今属江苏)人,字应龙,号丹岩。家贫好学。弘治中以岁贡授瑞州府学训导。文章宗苏轼,书法得......
黄云桥
黄云桥 (1892-1932) 湖南湘乡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平江起义。历任中国工农......
黄允
黄允 东汉济阴(今山东定陶西北)人,字子艾(一作元艾)。 以俊才知名,郭泰认为其才足成伟器,然恐守道......
黄再兴
黄再兴 (1816-1854) 初名天申,因避天字讳改名。清广西桂平人,少读书史,机警有谋。参加金田......
黄泽
黄泽 (1260-1346)元江州(今江西九江)人,字楚望。以明经学道为志,钻研程朱理学。大德中,授......
黄彰
黄彰 (1901-1945)又名源,号文波。广西贵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贵县委委员......
黄兆麟
黄兆麟 (1887-1945) 江苏苏州人。苏州评话演员。1900年从许文安学说《三国》,同时随父黄......
黄哲
黄哲 (?-1375) 元末明初广东番禺人,字庸之。通五经,能诗。与孙賁、王佐等被岭南"五先生"。朱......
黄祯
黄祯 明山东安丘人,字德兆,号北海野人。嘉靖进士。历官户部主事、兵部郎中、吏部郎中等职。性磊落自负,......
黄正平
黄正平 (1895-1935) 安徽六安人。中国共产党员。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鄂豫皖红军......
黄正色
黄正色 (1501-1576) 明无锡(今属江苏)人,字士尚,号斗南。嘉靖进士。授仁和知县。改广东南......
黄之隽
黄之隽 (1668-1748)清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原籍安徽休宁。初名兆森,字若木、石牧、号吾堂......
黄芝萌
黄芝萌 (1887-1912)字继明。贵州贵定人,早年曾入新军营充学兵。1910年至北京,考入陆军测......
黄志兢
黄志兢 (?-1933) 江苏人。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云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回国......
黄治
黄治 清安徽太平(今当涂)人,一说浙江台州人,字台人,号琴曹,别署今樵居士。工诗画,善戏曲,兼通医学......
黄中岳
黄中岳 (1904-1934) 河南罗山人,又名培善。1920年加入冯玉祥部队,在西北军中任班、排长......
黄忠
黄忠 (?-220) 三国南阳(今属河南)人,字汉升。初属刘表,守长沙。后归刘备,从取益州,常先登陷......
黄衷
黄衷 (1474-1553) 明广东南海(今广州)人,字子和,别号病叟。弘治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出......
黄仲畬
黄仲畬 清广东新会人,化名张彤云(一作张同云或章桐云)。1849年前后受雇于英驻华使馆汉文副使威妥玛......
黄仲元
黄仲元 (1231-1312) 宋元之际兴化军莆田(今属福建)人,字善甫,号四如。咸淳进士。授国子监......
黄子澄
黄子澄 (1350-1402) 明江西分宜人,名湜,以字行。洪武进士,由编修进修撰,伴读东宫,迁太常......
黄子隆
黄子隆 (?-1864) 清广西藤县人。绰号"黄摆子"。参加太平洋。1860年封皎天侯,参与占江苏松......
黄子荣
黄子荣 (1892-1935) 广西龙州人。桂林军官学校毕业。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百色......
黄自
黄自 (1904-1938) 字今吾。江苏州沙(今属上海市)人,北京清华学校毕业。1924年赴美,入......
黄朝英
黄朝英 北宋建州(治今福建建瓯)人。绍圣后举子。称述王安石学说。著有《靖康缃素杂记》。......
黄承吉
黄承吉 (1771-1842) 清江苏江都人,字谦牧,号春谷。嘉庆进士。历官广西兴安,岑溪等县知县。......
黄春庭
黄春庭 (1904-1942) 湖北沔阳人。1927年参加农民协会,次年加入洪湖赤卫队。1933年参......
黄淳耀
黄淳耀 (1605-1645) 明末嘉定(今属上海市)人,初名金耀,字蕴生,一字松厓,号陶庵,又号水......
黄德美
黄德美 (?-1853) 一作黄得美。清福建何安人。1853年在海澄(今属龙海)领导福建小刀会起义。......
黄恩彤
黄恩彤 (1801-1883) 字石琴。清末山东宁阳人,道光进士。历任刑部主事、江南盐巡道。1842......
黄旛绰
黄旛绰 ①一作黄幡绰。唐时人,擅长参军戏,供奉宫延。曾讽谏玄宗要疼爱儿子和勿在马上打球,得到玄宗的赏......
黄辅臣
黄辅臣 清咸丰、同治年间人,一说为乾隆、嘉庆年间人。最初演说评书,善于模仿各种人物的语言、风貌和兽、......
黄慕松
  黄慕松 (1884--1937)追赠上将。陆军大学校长。广东梅县人。早年肄业于汕头岭东同文学堂。......
黄焕南
黄焕南 (1856-1936) 广东香山人(今中山)人。早年云澳大利亚谋生,开设广生和杂货店。曾资助......
黄家舒
黄家舒 清初无锡(今属江苏)人,字汉臣。诸生,与钱陆灿、唐德亮、顾宸等号称"听社十工子"。明亡后,杜......
黄建勋
黄建勋 (1852-1894) 字炯臣。清末福建永福人,早年入福州船政学堂,1877年赴英国学习海军......
黄金龙
黄金龙 (?-1674) 清湖北麻城东山人。康熙十三年(1674)与刘青藜领导麻城农民据曹家河起义。......
黄锦辉
黄锦辉 (1903-1928)广西桂林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广东......
黄景昉
黄景昉 (1596-1662)明末福建晋江人,字太稚,号东厓。天启进士,由庶吉士历庶子,直日讲。崇祯......
黄景仁
(1749-1783) 清诗人。武进(今属江苏)人,字汉镛、仲则,号鹿菲子。乾隆诸生。曾受学常熟邵齐......
黄竞西
黄竞西 (1897-1927)又名丽华。江苏江都(今宝应)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丹阳......
黄静源
黄静源 (1900-1925) 又名家祝,号执谦。湖南郴县人,1918年入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读......
黄居采
黄居采 (933-?)五代、宋初成都(今属四川)人,字伯鸾。黄筌子。绘花竹禽鸟,精于钩勒,形象逼真,......
黄居仁
黄居仁 (1902-1928) 广东龙川人。1922年入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读书。1923年加入......
黄爵滋
黄爵滋 (1793-1853)字德成,号树斋。清江西宜黄人,道光进士。曾与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倡经......
黄履庄
黄履庄 (1656-?)清江苏人。曾设计制造验冷热器(能分别气候,验测药性),验燥湿器(可预证阴晴)......
黄培芳
黄培芳 清广东香山人(今中山)人,字子实,又字香石,自号粤岳山人。嘉庆副贡生。历官乳源、陵水教谕,......
黄培松
黄培松 (约1855-1925) 字贤礼,号菊三。福建南安人,武状元出身。精通武艺。清光绪、宣统年间......
黄樵松
黄樵松 (1903-1948) 河南尉氏人,别号怡墅。早年参加西北军学兵团,历任西北军排、连、团、旅......
黄润甫
黄润甫 (?-1916) 北京人。人称"黄三"。京剧演员。初为松筠庵票友,后加入戏班。演架子花脸,以......
黄绍弟
黄绍弟 (1855-1914) 字叔容(一作叔镛),号缦庵。清末浙江瑞安人,光绪进士。官翰林院编修。......
黄省曾
黄省曾 (1490-1540) 明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字勉之,号五岳。嘉靖举人。累举不第。交游极广......
黄叔敬
黄叔敬 (1666-1742) 清顺天大兴(今属北京市)人,字玉圃,号笃斋。康熙进士。由户部主事迁吏......
黄图必
黄图必 (1700-?)清松江(今属上海市)人,字容工,号蕉窗居士,守真子。雍正年间曾任杭州府同知、......
黄惟楫
黄惟楫 明浙江天台人,一作维楫,字说仲。万历时布衣。著有传奇《龙绡记》,另有诗集《诗草》。......
黄萧养
黄萧养 (?-1450) 明初广东南海人。正统十三年(1449)聚众起义,南海、番禺、香山民众纷起响......
黄燮清
黄燮清 (1805-1864)清浙江海盐人,原名先清,字韵珊。曾在湖北任知县。后因病回故乡,修茸倚晴......
黄学增
黄学增 (1900-1929) 广东遂溪人。1920年入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读书,不久加入社会主......
黄奕住
黄奕住 (1868-1945) 一名住。福建南安人,早年赴印度尼西亚爪哇,为码头华工剃头谋生,不久改......
黄益善
黄益善 (1899-1935) 又名一善。湖南嘉禾人。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湘赣边......
黄益芸
黄益芸 (约1814-约1854) 原名益云,因避冯云山讳改名。清广西人,参加金田起义。1852年,......
黄虞稷
黄虞稷 (1629-1691) 清初福建晋江(今泉州)人,字愈邰,一字楮园。随父寓居金陵(今江苏南京......
黄毓英
黄毓英 (公元1885--1912年)清末民初,云南会泽(位东川市北)人,字子和,早年留学日本,......
黄赞汤
黄赞汤 (1805-1869) 字莘农。清江西庐陵(今吉安)人,道光进士。历官刑部右侍郎、福建学政。......
黄泽霖
黄泽霖 (公元1882--1912年)清末浙江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字茀卿,一作佛青,"同盟......
黄镇磐
黄镇磐 (1873-1942)湖北武昌人。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东京早稻田大学。曾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
黄治峰
黄治峰 (1891-1934) 又名书群。壮族。广西奉议(今田阳)人,广西军官学校毕业。早年在谭浩明......
黄忠炳
黄忠炳 (1867-1911) 字赤中。清末福建连江人,少年时弃学务农。1896年与黄光安等在家乡组......
黄忠浩
黄忠浩 (?--1911年)清末湖南黔阳(今湖南省黔阳县,位怀化市东南)人,字泽生,为清末将......
黄周星
黄周星 (1611-1680)明末清初上元(今江苏南京)人,字景虞,号九烟、圃庵、而庵笑仓道人。少育......
黄宗汉
黄宗汉 (?-1864) 字寿臣。清福建晋江(今泉州)人,道光进士。1852年任浙江巡抚。先后以试办......
黄宗仰
黄宗仰 (公元1865-1921年)清未民国问江苏常熟(今常熟市)人,一名中央,别号乌目山僧。自幼博......
黄祖舜
黄祖舜 南宋福州福清(今属福建)人,字继道。宣和进士。累迁权刑部侍郎,进《论语讲义》,荐李宝智勇双全......
黄侃
黄侃 (1886-1935)湖北蕲春人,中国近代语言学家。字季刚、梅君、季子等,号运甓,别署病蟑......
黄潜善
黄潜善 (1107-1182)宋汀州宁化(今福建宁化)人,祖籍邵武。聪敏好学,十八岁登徽宗宣和六年进......
黄琼
黄琼 (86-164)黄香子。初屡召不就。后因李固致书,顺帝时应徵至京,拜议郎,历任司空、司徒、......
黄霸
黄霸 (公元前?--前51年)西汉大臣,著名"循吏"。字次公,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少时学刑律兼......
黄香
黄香 字文疆,生于(18-106年),东汉江夏安陆(今湖北安陆西北)人。少时家贫,但刻苦学习,博学经......
黄廷桂
黄廷桂 汉军镶红旗人。世袭云骑尉,乾隆时,累官陕甘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加太保,封忠勤伯。生平少笑语,......
黄尚
黄尚 东汉邙国(今湖北宜城)人,对农业造诣甚深,安帝朝任司农,领导生产有方,举国五谷丰登。顺帝阳嘉三......
黄琬
黄琬 (86-164)黄琼孙,黄香曾孙,江夏郡黄州(今湖北安陆西北)人,东汉献帝时累官至尚书令。公少......
黄景修
黄景修 战国末,相秦王政,灭六国,一天下。见始皇无道,诈称为采长生不老药,携家隐居新罗(今朝鲜)以避......
黄时晦
黄时晦 字明卿,黄致政的七世孙,十六岁时与兄焕国同登宋绍兴二年(1132年)壬子张九成榜进士,兄弟孝......
黄奇遇
黄奇遇 (1598-1666)又名黄享臣,号平斋,晚年自号绿园居士。揭阳渔湖人(今属榕城区),少以文......
黄庭坚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他的父亲黄庶曾中进士,作......
黄机
黄机 ①南宋婺州东阳(今属浙江)人,字几仲(一作几叔),号竹斋。曾仕州郡。与岳珂酬唱,并有词寄辛弃疾......
黄际遇
黄际遇,(1885-1945)字任初,号畴庵,1885年出生于澄海县澄城镇。,黄程裔孙。著名数学......
黄星阁
  (1894-1977)县廓都(今潮阳市区)人。少年时喜欢用蜡屑、面积捏成人物及其他动物,颇露工艺......
黄颜
黄颜 商臣。博学强记,殊有文才,并赋武资。黄尹(伊尹)受汤王之聘大伐桀,即荐黄颜为文臣,凡有谋议,其......
黄飞虎
黄飞虎 商大臣。为雪商纣王对其夫人公开施暴之耻辱,为打倒荒淫无度的暴君,拯救人民于水火,黄飞......
黄广
黄广 黄灞之子,字相明,汉初元帅。曾长期跟随刘邦南征北战,战功显赫,为建立汉室江山立下了大功......
黄绍第
黄绍第 (公元1855--?)浙江瑞安(位温州市南)人,字叔颂(亦作叔镛),号绳庵,黄体芳侄,官翰林......
黄乃模
黄乃模 (公元1862一1804年)字蔼山,福建闽清县六都湖蜂(今坂东镇湖头村)人。黄乃裳之......
黄炳武
黄炳武 (公元1867--1954年)字希平,福建闽清六都湖头人。黄乃裳之侄。早年进入福州道......
黄鹤鸣
黄鹤鸣 (?一1911年)清末广东南海(今佛山市)人,又名觚。家贫,早年学习机器,艺成后赴新......
黄世仲
黄世仲 (?一1912年)清末民初广东番禺(位广州市东南)人,字小配,别号禹山世次郎。早年赴......
黄展云
黄展云 福建三明市虎丘六叶派,一叶宗公后裔,字大梓,号鲁贻,优贡生,日本师范本科毕业,孙中山......
贾忠炳
贾忠炳 (公元1867--1911年)清末连江(位福州市东北)人,字赤中,家贫,少时即舍学务农,......
黄泳商
黄泳商 清末民初广东香山(今中山县)人,世居澳门,其父为香港议政局议员。1895年(德宗光绪二十......
黄乏萌
黄乏萌(公元1887--1912年)清末民初贵州贵定(位贵阳市东南)人,字季明,一字继明。190......
黄松轩
黄松轩(公元1888--1938年)清末民国间,广东南海(今广东省佛山市)人,为当时象棋名手。1......
黄胜白
黄胜白 (公元1889-1982年)中国药物学家,原名鸣鹊,江苏扬州人。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科。......
黄叔培
黄叔培 博士,1893年12月25日出生于广东省揭阳县观音山,在观音山礼拜堂小学毕业后,进五经富......
黄书钦
黄书钦 (1893--1966),福建南安人。南洋华侨工商业家黄奕柱长子。早年曾协助基父在国内举......
黄珏生
黄珏生 (1898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委员会副主席,教授。湖北沔阳(今仙桃)人。19......
黄士韬
黄士韬 (1899--1927),广西贺县莲塘人。少年聪明好学,十一岁就能吟诗作对,中学毕业后,1......
黄宏
黄宏 名以贵,字良佑,汉武帝三十年(公元前54年)召补宿卫(即皇家卫士)。一次,随汉武帝到上林苑......
黄宪
黄宪 东汉慎阳(今河南省正阳县)人,字叔度。世贫贱,父为牛医,而宪以学行见重于时。年方十四,颖川......
黄龙
黄龙 河南人,汉末农民起义领袖。东汉后期,政治腐败,加上连年灾荒,连榆树皮都吃光,人民无法活下去......
黄祖
黄祖 是东汉末勃刘表部的一位战将。刘表任荆州牧时,黄祖出任江夏太守。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
黄浮
 黄浮 后汉汝南人,桓帝时为东海相。收治中常侍徐璜兄子宣,掾史以下固谏。浮曰:"徐宣国贼,今日杀之,......
黄通
  黄通 周大臣。年二十,出游岐下,闻姜子牙奇才、道高、德厚,往受业焉。子牙与论天地自然之利,通得其......
黄铖
  黄铖 (1869--1943)早期武装起义领导人。字幼蟾,湖南宁乡人。1906年加入中国同盟会。......
黄湘
黄湘 (1878--1940)少将,早期武装活动领导人。字惠龙,广东新宁(今台山)人。侨居加拿大。少......
黄岱
 黄岱 (1880--1917)早期武装起义领导人。名升苏,字少泉,湖南祁阳人。生于1880年1月......
黄启东
  黄启东 (1881-- 1938)少将,师参谋长。别号霞鹤,湖南平江人。1881年2月1日生。曾......
黄国梁
  黄国梁 (1885--1958)集团军总参议。字少济,陕西洋县人。1908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
黄实
 黄实 中将,军参谋长。别号蘅秋,云南楚雄人。生于1885年。云南讲武堂、北京陆军速成学校毕业。--......
黄强
  黄强 中将,绥靖公署主任。字莫京,广东南海人。生于1887年。毕业于京师陆军速成学堂,后留学法国......
黄维
 黄 维 (1889-1954)少将,战区长官部处长。字星垣,广西北流人:早年毕业于广西桂林法政学堂......
黄在玑
黄在玑 (1889--1928)。少将,参议。别号玉衡。江西贵溪人。南京陆军中学毕业后,在部队见......
黄旭初
黄旭初(1892-1975)中将加上将衔,绥靖公署副主任。广西容县人。容县师范毕业后。入广西陆军......
黄范一
黄范一 少将,战区长官部顾问。号敏夫,广东高要人。1892年生。毕业于广东北伐军陆军军官讲习分所......
黄经明
黄经明 (1893--1976)中将,战区长官部参议。又名宗儒、天佑,广西来宾人。1913年考入......
黄骐
黄骐 (1894---1970)少将,副师长。别号藤庄,广西永安(今蒙山)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
黄定伍
黄定伍 (1894-1951)少将,师长。又名定五,号才桂,江西兴国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
黄显声
黄显声 (1895--1949)中将,军长。名景钟,以字行,辽宁凤城人。毕业于东三省讲武堂。曾任......
黄绍竑
黄绍竑 (1895-1966)中将加上将衔,战区副司令长官。又名绍雄,字季宽,广西容县人。早......
黄国俊
黄国俊 中将,"清剿"区副司令。字啸谷,广东梅县人。1896年生。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步......
黄佩伦
黄佩伦 少将,第七战区东江指挥部组长。广东归善(今惠阳)人。1896年生。毕业于广东高等师范学校......
黄镇球
黄镇球 (1898--1979)陆军一级上将,"总统府"参军长。字剑灵,广东梅县人。1898年5......
黄光锐
黄光锐 (1898--1986)空军中将,空军副总司令。广东新宁(今台山)人。旅美华侨,曾参加中......
黄永安
黄永安 (1898-1979)中将,副军长。别号大定,吉林双城(今属黑龙江省)人。保定陆军军官学......
黄琪翊
黄琪翊 (1898--1970)字御行。广东梅县人。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先后入广东陆军小学、......
黄季陆
黄季陆 (1899--1985),四川叙永人。1918至1923年先后在日本宝应大学、美国威......
黄延桢
黄延桢 (1899-1939)追赠陆军上将,军长。广东镇平(今蕉岭)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步......
黄百韬
黄百韬 (1900--1948)追赠陆军上将,兵团司令官。原名新,字焕然,号寒玉。祖籍广东梅县,......
黄涛
黄涛 (1900--1973)中将,军长。别号肇刊,广东镇平(今蕉岭)人。云南讲武堂第十五期炮兵......
黄文超
黄文超 少将,省保安司令部处长。字叔明,广东香山(今中山)人。1900年生,毕业于黄埔陆军军官学......
黄秉衡
黄秉衡 空军中将,航空委员会副主任。浙江余姚人。生于1900年。早年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期步兵......
黄宗颜
黄宗颜 副军长。号香甫,山东曹县人、生于1900年。早年从军。历任排长、连长、团长、旅长等职。......
黄国梁
黄国梁 (1900--1978)中将,整编军军长。号日如,广东增城人。1900年7月1日生于增城县......
黄士弘
黄士弘 少将,国防部第三厅主任专员。广东梅县人。1900年生。1949年前后任国防部第三厅少将专......
黄仁霖
黄仁霖 (1901--1983)陆军二线上将联勤总司令。原籍江西安义人。1901年9月26日生于......
黄世途
黄世途 (1901--1960)中将,军管区副司令,广东大埔人。云南讲武堂第十五期步科毕业。19......
黄世隆
黄世隆 (190--1964)中将,师管区副司令。广西来宾人。1924年在桂军某团任司书。1925年......
黄石子
黄石子 少将。四川营山人。1946年11月选任为制宪国民大会青年党代表。1948年11月23日任......
黄占春
黄占春 少将,师管区司令,广东梅县人。生于1902年。陆军小学、云南讲武堂及中央训练团兵役研究班......
黄珍吾
黄珍吾 (1901-1969)中将,军长。字静山,原名宝循,广东文昌(今属海南省)人。生于190......
黄仲翔
黄仲翔 少将。军事委员会处长。四川成都人。生于1901年。毕业于江苏南通农科大学。黄埔陆军学校第......
黄华国
黄华国 少将,师长。别号菊甫,湖南邵阳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潮州分校、陆军大学第九期毕业。曾任第八......
黄铮
黄铮 (1902--1968)少将,军管区参谋长。字铁中,广东归善(今惠阳)人。毕业于黄埔陆军军......
黄志鸿
黄志鸿 师长。字书麟,广东归善(今惠阳)人。1903年生。云南讲武堂第十五期步科毕业。曾在陈炯明......
黄正清
  黄正清 少将,军事参议院参议。又名罗桑泽旺,号子才,四川顺化(今理塘)人,藏族。生于1903年春......
黄泳瓒
  黄泳瓒 少将,师长。字雄哉,浙江诸暨人。1903年生。1926年1月毕业于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
黄光炎
  黄光炎 (1903-1942)少将,军参谋长。字强恕,广东和平人。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八期步科毕业......
黄翔
  黄翔 (1905--1990)中将,军长,原名衍缵,字少愚、扫夷,湖北长阳人。1926年任中国国......
黄国书
  黄国书 (1907-1987)中将,副军长。原名叶炎生,台湾新竹人。早年就读于台北师范,肄业于暨......
黄卓球
  黄卓球 (1908 --1986)广东揭西河婆马头村人。潮安金山中学毕业后,进黄埔军校,第四期毕......
黄居谷
  黄居谷 (1910---1937),原名国盘,广东省揭西县人。曾就读于潮安金山中学和汕头大中中学......
黄占魁
  黄占魁 (1912-1984)中将,陆军供应司令。字缵轩。号侠英,湖南湘潭人。1930年入中央陆......
黄光学
 黄光学 少将,宪兵司令部政战部主任。字巨峰,江西南昌人。生干1915年1月1日。复旦大学毕业。后......
黄格君
  黄格君 (1905--1977)中将,武汉城防司令。湖北汉川人。生于1905年4月7日。毕业于湖......
黄锡章
  黄锡章 中将,总统府参议。湖南浏阳人。生于1907年。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毕业。曾任第二零零师......
黄思宗
  黄思宗 少将,军参谋长。字汪度,广东平远人,1909年生。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七期,陆军大学第二......
黄权
  黄权 师长。号威远,广西陆川人。1929年10月5日任第十五师师长。抗日战争期间任第八十八军暂编......
黄红
  黄红 追赠少将,团长。湖南邵阳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五期毕业。曾历任排、连、营、副团长等职。后任......
黄超
  黄超 少将,师管区副司令。江西谣萍乡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五期、陆军大学将官班第三期毕业。曾任第......
黄炎
  黄炎 少将,师长。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陆军大学毕业。曾任第七十一军第八十七师少将师长。194......
黄人俊
  黄人俊 少将,台湾港口司令。又名厚康、剑平,字笑疾,浙江诸暨人。1929年5月毕业于黄埔陆军军官......
黄慕颜
  黄慕颜 军长。四川新繁人。1927年8月28日任暂编第十五军军长。1948年当选为第一届国民大会......
黄仁颖
 黄仁颖(九○○—九六二年),字福祐号潘湖翁,祖籍三山莆阳,晋江潘湖人。其父珦字玉卿官大理评事,母欧...... 潮汕名人
黄仁勇
黄仁勇 字智斋,学名良越,膺公三十一世孙,斡公十八世孙,广东潮安古苍镇海阳县(今潮州市)孚中村。生于......
黄璧
黄璧 (1720-1780)澄海人,著名画家,善画山水,兼长虫鱼鸟兽。融合了闽、粤两派画家之所长。其......
黄程
黄程 (1002-1074)原名景道,字守度,号江夏。天禧间(1027-1021)登福州解元,因直言......
黄独峰
黄独峰 (1913年生)原名黄山,号榕园。1913年出生于揭阳榕城。1931年就学广州春睡画院,师事......
黄纪达
黄纪达 马来西亚建筑巨子。揭西县马头村人,1927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后转赴新加坡寻求发展。1960......
黄继芦
  黄继芦(1925年生),生于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玉湖镇观音山乡,毕业于揭阳县第一中学高中,一九四五......
黄武贤
黄武贤 (1821-1998)又名琼林,字侯光,潮阳市直浦都厦林(今属关埠镇)人。清道光三十年(18......
黄悟空
黄悟空 (1808-1845)潮阳市直浦都(今属关埠镇)人,幼年丧父,母改嫁,靠祖父祖母抚养成人。其......
黄绪虞
黄绪虞 (1887-1960)普宁雨堂人,1921年日本海军士官学校,先后任职北京政府驻日本使馆、南......
黄丽松
黄丽松 揭阳渔湖人。1920年出生于汕头市。1938年获得香港政府奖学金,进香港大学攻读理科。194......
黄荣光
黄荣光 (1907-1987)泰国华人汉学家、教育家。泰名荣?英卡威(Yong Ingkawet)。......
黄焕国
黄焕国 字章卿,幼读书攻苦力学、手不释卷,十三岁博通经史,有神童之称,十九岁与胞弟同登宋绍兴二年进士......
黄时晦
黄时晦 字明卿,黄致政的七世孙,十六岁时与兄焕国同登宋绍兴二年(1132年)壬子张九成榜进士,兄弟孝......
黄奇遇
黄奇遇 (1598-1666)又名黄享臣,号平斋,晚年自号绿园居士。揭阳渔湖人(今属榕城区),少以文......
黄詹
  又名汝詹,原籍福建莆田。宋大观三年(1109)登进士,选任潮州府通判,后升潮州知军州事,诰授朝奉......
黄鹏
  字搏之,号南溟,县廓都(今潮阳市区)人。明嘉靖元年(1522)中举人,嘉靖十一年(1532)登进......
黄用直
  字宗弼,竹山都陂尾(今西胪镇波美村)人,自幼聪颖超人,读书必深究要旨,10岁能文,时人以“神童”......
黄仙春
  原名中通,字理卿,竹山都陂尾(今西胪镇波美村)人。仙春为人不追求名利,恪守礼乐之训,慨然有志于继......
黄登庸
  (1720-1797)字开叙,直浦都桥头(今属关埠镇)人。少时聪颖,有超人记忆力,经史过目即能背......
黄悟空
  (1808-1845)直浦都堂后(今属关埠镇)人。幼年丧父,母改嫁,靠祖父母抚养。其祖父系蓬州(......
黄武贤
  (1821-1898)又名琼林、字侯光,直浦都厦林(今属关埠镇)人。清道光三十年(1850)应募...... 海外名人
黄根成
黄根成 (1946年生)新加坡政治活动家、外交家。新加坡大学毕业,获文科荣誉学位。后获英国伦敦大学商......
黄广兴
黄广兴 越南陶器工业的始祖。约于公年前2世纪从中国移居越南头溪乡(今起南北部海阳省)。教当地人制作陶......
黄纪达
黄纪达 马来西亚建筑巨子。揭西县马头村人,1927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后转赴新加坡寻求发展。1960......
黄继芦
  黄继芦(1925年生),生于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玉湖镇观音山乡,毕业于揭阳县第一中学高中,一九四五......
黄金辉
黄金辉 (Wee Kim Wee,1915年生)新加坡共和国第四任总统。祖籍福建,生于新加坡。曾在珍......
黄锦波
黄锦波 美国华人政治活动家。祖籍广东台山,生于香港。曾在香港皇仁书院读书,后移居美国。曾在犹他州盐湖......
黄景培
黄景培 (1941年生)加拿大华裔政治活动家。祖籍广东台山,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曾在美国和加拿大受过......
黄麟根
黄麟根 (1931-1983)新加坡政界领导人。祖籍广东,生于槟榔屿。在当地受英文中小学教育。195......
黄丽松
黄丽松 揭阳渔湖人。1920年出生于汕头市。1938年获得香港政府奖学金,进香港大学攻读理科。194......
黄茂桐
黄茂桐 马来西亚华人企业家。祖籍福建永春,生于雪兰莪。后经营锡矿致富。曾任马来西亚福建社团联合会主席......
黄乃裳
黄乃裳 (1849-1925)字绂丞,别号慕华。生于福建清县六都湖峰乡。黄乃裳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多姿......
黄庆昌
黄庆昌 (Wee Kheng chiang,1890-1978)新加坡华人银行家。祖籍福建金门,生......
黄荣光
黄荣光 (1907-1987)泰国华人汉学家、教育家。泰名荣?英卡威(Yong Ingkawet)。......
黄三德
黄三德 (Wong Sam Ark,1864-1946)美国华侨领袖。广东台山人。少年时期加入三点......
黄望青
黄望青 (1913- )新加坡华人企业家。原名黄耶鲁。原籍福建同安,生于鼓浪屿。1931年毕业于厦门......
黄文彬
黄文彬 (Wee Boon Ping,1932- )马来西亚华人企业家。祖籍福建晋江,生于沙捞......
黄文山
黄文山 (1897-1982)美国华人学者。号凌霜,笔名兼生。广东台山人。1921年获北京大学文学学......
黄闻波
黄闻波 (1922- )泰国华人银行家、政界名人。泰名汶初?洛乍纳沙天。祖籍海南文昌,生于泰国春武里......
黄亚福
黄亚福 (Wong Ah-Fook,1837-1918)新加坡华侨富商。又名黄福、黄福基。生于广东......
黄亚生
黄亚生 (1907-1975)越南华裔将领。祖籍广西防城(今防城港市),生于越南海宁省(今广宁省)敦......
黄依娇
黄依娇 (1927- )玻利维亚华人女企业家、外交官。生于福建福州。13岁被卖为童养媳。后经数度婚变......
黄宜义
黄宜义 (1888--1984)泰国华人富商、社团领袖。祖籍广东新会。幼年就读家乡私塾,后返泰京入易......
黄义发
黄义发 (Oei Gee Hwat,1915-1948)印度尼西亚土生华人政治活动家。生于东爪哇茉莉......
黄奕欢
黄奕欢 (1908-1985) 新加坡华人领袖。生于福建南安。祖父和父亲曾分别在槟榔屿和新加坡经商。......
黄奕住
黄奕住 (1868-1945)印度尼西亚华侨企业家、银行家、社团领导。生于福建南安。自幼失学在家务农......
黄云快
黄云快 (1899-1978)泰国华人实业家、社团领袖。祖籍广东台山,生于泰国。6岁入私塾,后就读于......
黄芸苏
黄芸苏 (1882-1974)字魂苏,美洲同盟会创始人、中国国民党元老。广东台山人,幼承庭训,少年时......
黄志信
黄志信 (Oei Tjie Sien,1835-1909)印度尼西亚三宝垄华侨富商。生于福建同安......
黄仲涵
黄仲涵 (Oei Tiong Ham,1866-1924)字泰源,印度尼西亚华人企业家、社团......
黄仲元
黄仲元 (1929- )美国华人银行家。原名黄元,生于上海。曾就读于沪江大学政治系。1948年随家庭......
黄周规
黄周规 (1910-1983)印度尼西亚华侨领袖。福建南安人。1932年毕业于集美高等师范,同年前往......
黄周旋
黄周旋 原籍惠来县。父黄紫东,曾在潮州、饶平任职,母邱氏,潮州人。黄周旋1926年出生于潮州。抗日......
黄子卿
黄子卿 (1900-1982)化学家。广东嘉应(梅县)人。1924年毕业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化学系。......
黄宗孝
黄宗孝 (Oei Tjong hauw,1905-1951) 印度尼西亚华人企业家。黄仲涵四子。......
黄宗宣
黄宗宣 (Wei Tjong Swan ,1899-1944)印度尼西亚华人企业家。黄仲涵次子。生于......
黄宗霑
黄宗霑 (1899-1976)美国华人电影摄影艺术家。生于广东广州。1904年随父亲移居美国。191......
黄祖耀
黄祖耀 (1929- )新加坡华人银行家。生于福建金门。1937年随母去沙捞越古晋市与父黄庆昌团聚。......
黄祖瑜
黄祖瑜 (1912- )瑞典华人学者。生于河南信阳。1937年在南京中央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即自费赴英......
黄作明
黄作明 (1909-1987)泰名庵蓬×汶拉博。泰国华人富商、社团领袖。祖籍广东澄海,生于曼谷。8岁......
黄荣邦
黄荣邦 (公元?一1895年)清末台湾台中人,原名丑,又作阿丑,绿林出身·公元1895年(德...... 历代丞相
黄畴若
黄畴若 宋丰城(今江西丰震)人。一岁而孤,寄居外祖家,淳熙五年(1178年)登进士,授祁阳主簿,任卢......
黄损
黄损 五代连州(今广东连县)人,初隐居,为人慷慨有大志,有王佐之才,结交郑谷(都官)、宋齐邺(后相南......
黄中
黄中 (1096-1180)宋邵武(今福建邵武)人,绍兴五年榜眼,除起居郎,累官兵部尚书,端明殿大学......
黄度
黄度 宋绍兴新昌(今浙江东)人。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为御史。宁宗朝。改右正言,忤韩陇胄,罢归......
黄洽
黄洽 (1122-1209)宋福州侯官(今福建闽侯)人。字德润,隆兴元年(1163)年以太学士春试第......
黄立极
黄立极 明直隶元城(今河北大名)人。字中五。万历进士,任少詹事,礼部侍郎。天启五年(1625年)擢礼......
黄鸣俊
黄鸣俊 (1580-1646)明末福建莆田东里人,南明唐王时累官至武英殿大学士。 ......
黄淮
黄淮 浙江温洲人,明永乐间累官至武英殿大学士 ......
黄景方
黄景方 (或作景)明晋江(今福建晋江)人。天启进士,历官詹事,直日讲官。崇祯朝,升礼部尚书,兼文渊阁......
黄得礼
黄得礼(1055-1120) 宋丰城(今属江西)人。香公三十三代孙,才智过人,元佑三年(1088年)......
黄由
黄由 福建长汀人 福建莆田黄岸裔孙宋淳熙进士第一 官刑部尚书 ......
黄士俊
黄士俊 (1583-?)广东顺德人,福建莆田黄岸裔孙万历进士。字亮坦,一字象甫,号玉嵛。万历丁未(1......
黄道周
黄道周 (1585-1646)明末福建漳浦人,字幼玄、螭若、细遵,号石斋、双螭。天启进士,由庶吉士授......
黄歇
黄歇 (前314年--前238年)按史記春申君傳,春申君者,楚人也,名歇,號四門長者,姓黃氏,游學博......
黄钺
黄钺 (1750-1841) 字左田,号左君、盲左。清安徽当涂人,乾隆进士。授户部主事。是时和珅得势......
黄机
黄机 (1612-1686)清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字次辰。顺治进士,任国史院侍读学士。选庶吉士。授......
黄履
黄履 (1030-1101) 北宋邵武(今属福建)人,字安中。嘉佑进士。神宗朝,累官御史中丞。哲宗即......
黄玉昆
黄玉昆 (约1810-1857)原姓王,避王字讳而改。清广西桂平人,曾为讼师。入拜上帝会。1848年......
黄益芸
黄益芸 (约1814-约1854) 原名益云,因避冯云山讳改名。清广西人,参加金田起义。1852年,......
黄要
黄要 江夏人,夏朝宰相。南陆公第十五代孙,少时在外游学,习黄帝兵法,后与遣臣辅佐夏少康讨伐篡位的寒......
黄潜善
黄潜善 (1107-1182)宋汀州宁化(今福建宁化)人,祖籍邵武。聪敏好学,十八岁登徽宗宣和六年进......
黄尹
黄尹 周建朝时宰相。其名字是考古学家在甲骨文中发现的。据郭沫若的考证,黄尹就是先秦经典上备受称赞的英......
黄修
黄修 周威烈王时新田人。初仕鲁,为参军;后仕晋,居相位。忠君为国,学贯坟典,端肃纲纪,德显于世,誉传......
黄琼
黄琼 (86-164)黄香子。初屡召不就。后因李固致书,顺帝时应徵至京,拜议郎,历任司空、司徒、......
黄霸
黄霸 (公元前?--前51年)西汉大臣,著名"循吏"。字次公,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少时学刑律兼......
黄香
黄香 字文疆,生于(18-106年),东汉江夏安陆(今湖北安陆西北)人。少时家贫,但刻苦学习,博学经......
黄廷桂
黄廷桂 汉军镶红旗人。世袭云骑尉,乾隆时,累官陕甘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加太保,封忠勤伯。生平少笑语,......
黄尚
黄尚 东汉邙国(今湖北宜城)人,对农业造诣甚深,安帝朝任司农,领导生产有方,举国五谷丰登。顺帝阳嘉三......
黄琬
黄琬 (86-164)黄琼孙,黄香曾孙,江夏郡黄州(今湖北安陆西北)人,东汉献帝时累官至尚书令。公少......
黄景修
黄景修 战国末,相秦王政,灭六国,一天下。见始皇无道,诈称为采长生不老药,携家隐居新罗(今朝鲜)以避......
黄琼芝
黄琼芝,河南潢川定城人,南汉中宗时累官至尚书令。......
黄景仿
黄景仿(日方)明晋江(今福建晋江)人。天启进士,历官詹事,直日讲官。崇祯朝,升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
黄锡衮
黄锡衮(1621-1707)又名炳朱,字宗麟,号肇盛,晚号潘湖叟。崇祯十三年进士。清康熙间任兵部左侍...... 历代状元
黄定
福建永福龙屿人
宋乾道进士第一
广东提举
黄钺
明南京江宁下关金墩人
明万历武状元
武状元
黄仁颖
福建晋江潘湖人
唐天成状元
状元
黄崇嘏
前蜀临邛才女

状元
黄经阳
江西丰城人
宋咸平状元
官户部尚书
黄瑛阳

宋详符状元
官通议大夫
黄裳
南平人
宋元丰进士第一
官礼部尚书侍读
黄得礼
宋丰城(今属江西)人
宋元佑状元
官文渊阁大学士(宰相)
黄彦辅

宋宣和状元
官朝引大夫
黄定
永福人
宋乾道进士第一
官广东提举
黄由
长汀人
宋淳熙进士第一
官刑部尚书
黄朴
福建闽侯人
宋绍定状元
官吏部侍郎
黄观
贵池人
明洪武会试、廷试皆第一
官侍中
黄皋
南海人
明成化试铨曹第一
官云南左参政
黄凤翔
晋江人
明隆庆进士第一
官南京礼部尚书
黄士俊
广东顺德人
万历进士
礼部尚书、内阁大学士
黄轩
安徽人休宁人
清乾隆状元
官巡道
黄仁勇
海阳人
清嘉庆状元(武)
官头顶侍卫
黄思永
江苏南京人
清光绪状元
官翰林院修撰
黄仁勇
海阳(今潮州市潮安县)
清代武状元
武进士
黄公度
南宋兴化军莆田(今属福建)
宋绍兴进士第一
考功员外郎
黄子澄
明江西分宜
洪武进士
兼翰林学士
黄培松
福建南安人
清光绪武状元
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将军
黄仁颖
祖籍三山莆阳,晋江潘湖人。
唐明宗天成丁亥年(九二七)始登状元
迪功郎、四门学正、内阁中书舍人、端明殿掌院学士职 历代进士
黄宙
分宁人
( )进士
知台州
黄震
慈溪人
宝佑进士
史馆检阅
黄儒
建安人
熙宁进士
未仕、卒
黄晓
南城人
大中祥符进士
职方员外郎
黄衡
浦城人
建炎进士
校书郎
黄锾
浦城人
政和进士
监察御史
黄熏
龙溪人
淳熙进士
宣教郎
黄畴若
丰城人
淳熙进士
兵部尚书、焕章阁学士
黄甫
余杭人
乾道进士
侍御史
黄钟
兴化人
乾道进士
漳州参军
黄灏
都昌人
登进士
太常寺主簿
黄经阳
丰城人
咸平进士第一
户部尚书
黄常
饶州人
延佑进士
礼部侍郎
黄绍
临州人
至正进士
靖安县尹
黄超然
黄岩人
登进士
授徒为生
黄一凤
峡江人
万历进士
未仕、精通书史
黄友
平阳人
崇宁进士
直徽猷阁
黄由
长洲人
淳熙进士第一
刑部尚书
黄仲元
莆田人
咸淳进士
宋亡不仕
黄好谦
浦城人
嘉佑进士
监察御史里行
黄伯固
将乐人
绍熙进士
兵部尚书
黄伸
邵武人
嘉佑进士
司农卿
黄克恭
南安人
淳熙进士
知兴化郡
黄沔
仙游人
元符进士
秘阁修撰
黄宗旦
晋江人
咸丰进士(神童)
刑部郎中
黄定
福建永福龙屿人
宋乾道进士第一
广东提举
黄庠
分宁人
礼部进士第一
未仕、殁
黄彦平
丰城人
宣和进士
吏部郎中
黄彦远
金溪人
政和进士
吉水令
黄师雍
福州人
宝庆进士
礼部郎中
黄祖舜
福清人
宣和进士
同知枢密院
黄庶
分宁人
庆历进士
知康州
黄通
邵武人
嘉佑进士
大理丞
黄复
沙溪人
宝庆进士
滁州通判
黄启
邵武人
嘉泰进士
工部员外郎
黄开
诸暨人
绍兴进士
崇安令
黄万顷
同安人
绍兴进士
知琼州
黄滔
莆田人
乾宁进士
威武节度推官
黄璞
侯官人
大顺进士
崇文馆校书郎
黄匪躬
连州人
光启进士
江西锺传慕奏记
黄久约
须城人
金世宗进士
横海节度使
黄中
平阳人
绍熙进士
起居舍人
黄颇
宜春人
会昌进士
监察御史
黄孟伶
建宁人
天宝进士

黄损
连州人
后梁龙德进士
尚书左仆射
黄中
邵武人
绍兴进士第二
兵部尚书
黄中美
邵武人
绍圣进士
行事
黄旦
浦城人
咸平进士
知黎州
黄申
井研人
开庆进士
从书郎
黄仲通
曲江人
天圣进士
著作佐郎
黄艾
莆田人
乾道进士第二
刑部侍郎
黄伯思
邵武人
元符进士
教书郎
黄何
休宁人
乾道进士
朝议大夫
黄希
宜黄人
乾道进士
永新令
黄邦俊
永福人
政和进士
大理寺丞
黄宗传
宁德人
淳熙进士
讲学、生徒众多
黄时
宁德人
开禧进士
知庆德州
黄度
新昌人
绍兴进士
焕章阁学士
黄彦臣
龙溪人
治平进士
朝散大夫
黄洽
宋福州侯官(今福建闽侯)人
隆兴进士第二
资政殿大学士
黄庭坚
分宁人
熙宁进士
起居舍人
黄国镇
福清人
元符进士
提刑
黄从龙
永丰人
嘉定进士
郢州推官
黄是
陈州人
元佑进士
宝文阁待制
黄景说
闽侯人
乾道进士
直秘阁
黄策
苏州人
元佑进士
工部侍郎
黄廉
分宁人
嘉佑进士
给事中
黄禹
闽县人
绍兴进士
御史
黄葆光
黟 人
宣和进士第一
直秘阁
黄梦炎
新昌人
景定进士
饶州军判官
黄裳
南平人
元丰进士第一
端明展学士
黄浩
平江人
熙宁进士
太府卿
黄凤麟
江夏人
( )进士
侍御史
黄齐
临桂人
绍兴进士
知廉州
黄补
莆田人
绍兴进士
安溪令
黄维之
泉州人
绍兴进士
大理丞
黄裳
普城人
乾道进士
侍读
黄辅国
浦城人
元丰进士
起居舍人
黄齐
建阳人
庆历进士
显谟阁待制
黄履
邵武人
熙宁进士
大学士
黄澈
莆田人
宣和进士
平江令
黄震
莆城人
()进士
广东转运使
黄震
南丰人
绍兴进士
左司马尚书
黄勋
南海人
绍兴进士
朝散大夫
黄麟
浦城人
重和进士
拱州丞
黄贲

元佑进士
知奉新
黄龟年
福州人
崇宁进士
侍御史
黄隐
四川华阳人

川陕甘边区绥靖公署副主任,兼第九十五军军长
黄樵仲
龙溪人
淳熙进士
汀州参军
黄辙
浦城人
治平进士
朝奉郎
黄觉
浦城人
景德进士
殿中丞
黄鉴
浦城人
登进士
直集贤院
黄鳌
连江人
大中祥符进士

黄彦辅
丰城人
宣和进士第一
朝列大夫
黄瑛阳
丰城人
祥符进士第一
通议大夫
黄清老
邵武人
泰定进士
翰林院编修
黄异
都昌人
至元进士
惠州学录
黄晋
义乌人
延佑进士
知制诰
黄大廉
莆田人
嘉靖进士
贵州参议
黄子美
曲阜人
万历进士
刑部尚书
黄山
高安人
成化进士
御史
黄孔昭
太平人
天顺进士
工部右侍郎
黄文焕
永福人
天启进士
编修
黄正色
元锡人
嘉靖进士
太仆卿
黄立极
明直隶元城(今河北大名)人
万历进士
礼部尚书、大学士、首辅
黄光升
晋江人
嘉靖进士
刑部尚书
黄汝亨
仁和人
万历进士
布政司参议
黄臣
济阳人
弘治进士
大中丞
黄克缵
晋江人
万历进士
吏部尚书
黄希宪
金溪人
嘉靖进士
御史
黄周星
上元人
崇祯进士
户部主事
黄宗明
鄞县人
正德进士
礼部侍郎
黄宗载
丰城人
洪武进士
吏部尚书
黄直
金溪人
嘉靖进士
漳州推官
黄俊
武陂人
弘治进士
刑部郎中
黄彦士
黄陂人
万历进士
御史
黄玄
蒲沂人
成化进士
大理寺丞
黄重
南海人
正德进士
太常少卿
黄珂
余姚人
成化进士第二
吏部尚书
黄训
歙县人
嘉靖进士
副都御史
黄配元
乐安人
崇祯进士
都御史
黄国用
庐陵人
正德进士
监察御史
黄淳
新会人
万历进士
宁海知县
黄绂
平越人
正统进士
左都御史
黄傅
兰溪人
弘治进士
监察御史
黄尊素
余姚人
万历进士
御史
黄焯
南平人
正德进士
湖广参政
黄闰
信封人
永乐进士
翰林
黄溥
弋阳人
正统进士
御史按察使
黄寿生
莆田人
永乐进士
检讨
黄端伯
新城人
崇祯进士
礼部郎中
黄德温
信丰人
正统进士
吏部主事
黄辉
南充人
万历进士
少詹事
黄颐
蒲沂人
成化进士
知陈留
黄学海
无锡人
嘉靖进士
知赣州
黄泽
闽县人
永乐进士
浙江布政使
黄懋
元氏人
永乐进士
福建左布政使
黄锺
延庆人
正德进士
佥都御史
黄锦
饶平人
天启进士
礼部尚书
黄荣
晋江人
弘治进士
桂林守
黄大鹏
建阳人
崇祯进士
唐王兵科给事
黄子澄
分宜人
洪武进士第一
太常卿
黄中色
滕县人
万历进士
吏部文选
黄公辅
新会人
万历进士
御史
黄文政
长乐人
永乐进士
御史
黄世清
滕县人
崇祯进士
右参议
黄甲
南京人
嘉靖进士
运判
黄仲芳
瓯宁人
永乐进士
云南右参政
黄吉士
内黄人
万历进士
京兆尹
黄汝良
晋江人
万历进士
礼部尚书
黄佐
香山人
嘉靖进士
少詹事
黄宏
鄞县人
弘治进士
左参议
黄希宪
分宜人
天启进士
太仆少卿
黄和
沂州人
万历进士
苑马卿
黄宗昌
即墨人
天启进士
御史、抗清殉国
黄承元
秀水人
万历进士
副都御史
黄表
咸宁人
正德进士
工部主事
黄建中
兴化人
万历进士
户科给事中
黄昭
江阴人
弘治进士
刑部主事
黄洪宪
秀水人
隆庆进士
少詹事
黄珂
遂宁人
成化进士
工部尚书
黄家瑞
滕县人
崇祯进士
右佥都御史
黄衷
南海人
弘治进士
兵部右侍郎
黄起龙
莆田人
万历进士
吏部给事中
黄伟
同安人
正德进士
刑部郎中
黄淳耀
嘉定人
崇祯进士
明亡,殉国
黄绍杰
万安人
天启进士
吏部郎中
黄卿
益都人
正德进士
江西左布政使
黄景方
晋江人
天启进士
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黄琛
将乐人
正统进士
江西左布政使
黄韦
吴县人
弘治进士
刑部郎中
黄瑗
晋江人
弘治进士
守肇庆
黄祯
安丘人
嘉靖进士
吏部文选司郎中
黄绶
平谷人
宣德进士
御史
黄凤翔
晋江人
隆庆进士第一
礼部尚书
黄质
范县人
正德进士
兵备副使
黄巩
莆田人
弘治进士
大理丞
黄儒炳
顺德人
万历进士
吏部左侍郎
黄宪卿
武进人
嘉靖进士
户部郎中
黄练
高邮人
正统进士第三
侍讲学士
黄襄
南安人
嘉靖进士
太仆寺少卿
黄镐
侯官人
正统进士
户都尚书
黄琮
饶平人
万历进士
福建布政使
黄宝
长沙人
成化进士
都御史
黄瓒
仪真人
成化进士
兵部右侍郎
黄体元
谷城人
万历进士
山东按察司副使
黄承昊
秀水人
万历进士
广东按察使
黄之隽
休宁人
康熙进士
编修
黄永年
广昌人
乾隆进士
刑部主事
黄光岳
上高人
雍正进士
知金华
黄叔琳
大兴人
康熙进士
侍郎
黄宗汉
晋江人
道光进士
吏部右侍郎
黄彦标
惠安人
康熙进士
名画家
黄恩彤
宁阳人
道光进士
广东巡抚
黄彭年
贵筑人
道光进士
湖北布政使
黄登颜
大兴人
乾隆进士
左副都御使
黄熙
南丰人
顺治进士
临川教谕
黄与坚
太仓人
顺治进士
赞善
黄遇隆
宁乡人
乾隆进士
城南书院主讲
黄达
华亭人
乾隆进士
淮安教授
黄图安
堂邑人
崇祯进士
任清宁夏巡抚
黄辅辰
贵筑人
道光进士
吏部郎中
黄鸣杰
合肥人
嘉庆进士
浙江巡抚
黄爵滋
宜黄人
道光进士
刑部左侍郎
黄体芳
瑞安人
同治进士
兵部右侍郎
黄观
贵池人
洪武进士第一
侍中
黄中理
湘潭人
康熙进士
庶常
黄世成
信丰人
乾隆进士
礼部主事
黄玉衡
顺德人
嘉庆进士
御史
黄安畴
嘉善人
嘉庆进士
潮州知府
黄叔敬
大兴人
康熙进士
江南常镇道
黄承吉
江都人
嘉庆进士
岑溪知县
黄倬
善化人
道光进士
吏部侍郎
黄琮
昆明人
道光进士
兵部左侍郎
黄越
上元人
康熙进士
编修
黄裳
南平人
宋元丰进士第一
官礼部尚书侍读
黄得礼
宋丰城(今属江西)人
宋元佑状元
官文渊阁大学士(宰相)
黄士俊
广东顺德人
万历进士
礼部尚书、内阁大学士
黄仁勇
海阳人
清嘉庆状元(武)
官头顶侍卫
黄程
古田移居潮州
天圣进士
官太子中舍
黄道周
福建漳浦人
天启进士
武英殿大学士
黄锦
福建迁居饶平
天启二年壬戌科进士
明代尚书
黄仁勇
海阳(今潮州市潮安县)
清代武状元
武进士
黄绍箕
清末浙江瑞安人
光绪进士
教育家、京师大学堂总办
黄钺
安徽当涂人
乾隆进士
内阁学士、军机大臣、礼部尚书
黄詹
福建莆田人
宋大观进士
潮州府通判、潮州知军事
黄宗昌
明山东即墨人
天启进士
御史
黄佐
明广东香山(今中山)
嘉靖进士
江西佥事、广西学政
黄公度
南宋兴化军莆田(今属福建)
宋绍兴进士第一
考功员外郎
黄公绍
宋元之际邵武(今属福建)
咸淳进士

黄巩
明福建莆田
弘治进士
南京大理寺丞
黄机
清浙江钱塘(今杭州)人
顺治进士
官至吏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
黄晋
元婺州义乌(今属浙江)
延佑进士
翰林直学士、翰林侍讲学士
黄孔昭
明浙江黄岩
天顺进士

黄履
北宋邵武(今属福建)人
嘉佑进士
任尚书右丞
黄润
明德建晋江(今泉州)
正德进士
南京刑部主事
黄裳
北宋南剑州剑浦(今福建南平)
元丰进士
官至礼部尚书
黄庶
北宋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
庆历进士

黄滔
泉州莆田(今属福建)
乾宁进士

黄体芳
清末浙江瑞安
同治进士
内阁学士、江苏学政、兵部左侍郎、左都御史
黄韦
明吴县(今江苏苏州)
弘治进士
官至刑部郎中
黄文焕
福建永福(今永泰)人
天启进士

黄训
歙县(今属安徽)
成化进士
嘉兴知县,官至副都御史
黄永
江苏武进
顺治进士
刑部员外郎
黄与坚
江苏太仓
顺治进士
授知县
黄祯
明山东安丘人
嘉靖进士
兵部、吏部郎中
黄正色
无锡(今属江苏)
嘉靖进士
南京监察御史
黄之隽
清华亭(今上海市松江)
康熙进士
庶堂、编修、日讲起居注官
黄衷
明广东南海(今广州)
弘治进士
云南布政使
黄仲元
莆田(今属福建)
咸淳进士

黄子澄
明江西分宜
洪武进士
兼翰林学士
黄承吉
江苏江都
嘉庆进士
广西兴安,岑溪等县知县
黄淳耀
明末嘉定(今属上海市)
崇祯进士

黄恩彤
末山东宁阳
道光进士
广东按察使、布政使
黄槐森
清末广东香山(今中山)人
同治进士
广西布政使、云南巡抚
黄家杰
江西新淦人
清光绪进士
绥化知府、安徽淮泗道尹、安徽省省长
黄景昉
明末福建晋江人
天启进士
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黄爵滋
清江西宜黄人
道光进士

黄绍弟
清末浙江瑞安人
光绪进士
湖北盐法武昌道 、湖北堤学使
黄叔敬
清顺天大兴(今属北京市)人
康熙进士
迁吏部员外郎,擢御史
黄赞汤
江西庐陵人
道光进士
通政使、广东巡抚
黄周星
清初上元(今江苏南京)
崇祯进士
户部主事
黄宗汉
福建晋江人
道光进士
钦差大臣、户部侍郎
黄祖舜
福州福清人
宣和进士
刑部侍郎
黄潜善
宋汀州宁化(今福建宁化)人,祖籍邵武
宣和进士
左仆射
黄焕国
揭阳人
绍兴进士
鄞江宰
黄时晦
广东揭阳
绍兴进士
桂平县知县
黄奇遇
揭阳
戊辰进士
礼、兵二部尚书
黄守谦
海丰县城人


黄詹
原籍福建莆田
宋大观三年(1109)登进士
任潮州府通判,后升潮州知军州事,诰授朝奉大夫
黄鹏
县廓都(今潮阳市区)人
嘉靖十一年(1532)登进士人
福建闽县知县
黄远生
江西九江人
近代
清政府邮传部员外郎兼参议厅厅长
黄景仿
明晋江(今福建晋江)人

进士、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黄锡衮

崇祯十三年进士
东阁大学士